阅读新闻

老董观泉:钱文数字为第十九的古钱币鉴藏

[日期:2013-02-0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2月04日   收藏界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第十九拓片(选自马定祥历代古钱图说)
 第十九拓片(选自马定祥历代古钱图说)

  本刊  董大勇

  说起“第十九”,颇有点曲折性,上世纪四十年代,泉坛前辈收集起一系列钱文仅有数字“第四”、“第六”、“第十九”等的古钱币,在没有出土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将其定为秦汉权钱,是秦是汉莫衷一是。

  近二十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室发现此类钱,根据现场推断,定为博戏筹码钱,中山靖王是三国刘备的祖先,三国演义说得明白。笔者年老体衰未为此翻检三国志,不知正史是否有载?

  说起这套钱,笔者倒有一些疑惑,既是贵为王室的博戏筹码,为何钱体大小不一。铸造工艺不同,有朱文,有白文,且书体不一,有的为成熟标准小篆,有的钱明显带有金文的遗风?

  这些问题使笔者难以释怀,是否将这些钱一体归为筹码过于武断?其中有金文遗风者,钱体大气,阳文(朱文)书写的与秦汉“半两”权钱极为相似。作为中山靖王身份是否有可能收藏到秦权钱,然后入葬时被混入其他用途的钱币之中,这种推测,也应当是有根据的。这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是三言两语难说清的,这里只是提个线索罢了。

第十九拓片之二(选自马定祥历代古钱图说)
第十九拓片之二(选自马定祥历代古钱图说)

第四拓片(选自马定祥历代古钱图说)
第四拓片(选自马定祥历代古钱图说)

  下面谈此权“第十九”的一段故事。

  此钱为20年前,我从一位咸阳泉友手中集得,看到此钱我的第一印象是制作规整,钱文书写大气,有金文遗风,广穿与秦“半两”很相似,且钱体削薄,锈色入骨,显然为千年之自然磨损痕迹。泉友皆谓开门。

  但偶逢一位“行家”,却口称钱文“九”字写法有问题,意下为赝品。其实我长期研习书法曾临写石鼓文,对金文及小篆颇为熟悉,此钱钱文我正看中的就是这个“九”字,行文环转流畅,古意盎然。经此“行家”看后,心气颇为不畅,便将此钱单独放在柜顶上,数年后,开柜门无意使该钱掉在地板,不料钱左上部开裂,经放大镜观测,开裂断处,铜质已经全部碳化,呈灰褐陶状,无疑是千年长期氧化的结果。此事不但证明了此钱的真赝,更使我看到青铜千年氧化的标本实况,长了见识,钱虽有裂,但却确定了它开门见山的身份。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癸巳年》拜年封(图)[2013.2.3发行]
下一篇:简议古钱币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