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湖南出土115座战国墓

[日期:2012-12-2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华网

  作者:袁汝婷 明星

  经过数月考古挖掘,115座战国墓日前在湖南洪江市托口镇重见天日。据专家介绍,该墓地是目前所见湖南境内楚墓分布中位置最靠西南的一处,说明楚文化影响范围已波及湘黔边境。

  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上述墓地遗址在湖南托口水电站周围被发现。自2011年开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了湖南境内淹没区范围内地下文物的抢救性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此次挖掘出的大塘岭墓地,共有墓葬122座,分布范围约20至30万平方米。其中,战国墓115座,西汉墓1座,宋墓6座,出土各类文物400余件(套)。

  楚文化为东周时期至秦朝末年中国南方的一支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在漆器、制陶、金属冶炼、刺绣与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均达到空前高度。

  主持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尹检顺介绍说,这批墓葬均为土坑葬,形制大致可分为三类,除少数带墓道的“凸”字形墓和部分有二层台、头龛或二者均有的墓葬外,绝大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墓,后者部分墓底还保有清晰的棺椁痕迹。

  墓葬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等级较高的墓葬常见鼎、豆、壶组合,部分墓葬为罐/壶、豆/钵组合。其中,少数墓葬还随有铜、玉、滑石及琉璃等珍贵遗物。

  “墓地处于湘西南边陲,是目前湖南境内紧邻贵州的楚墓群,它反映了楚文化在南渐和西进过程中,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尹检顺说,托口古镇是贵州清水江流入湖南后的第一个城镇,自古以来在中西部文化交流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专家表示,此次发掘的墓地规模较大,且延续时间较长,其中战国墓葬分布较为密集,并有一定分布规律,对研究湖南地区战国时期的埋葬习俗有较高研究价值。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艺术品市场海外文物回流步伐趋缓
下一篇:中国艺术作品亮相卢浮宫2012沙龙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