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古玩市场冰火交融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11月14日  北京商报

  文 孙浩博

  进入2012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预言中的古玩业寒冬果然来了:拍卖成交大幅缩水、博览会业绩普遍下滑、古玩城内“门可罗雀”、商家店铺“望穿秋水”。奇怪的是,伴随着行情冰冷的却是市场的红火。

  截止到10月,北京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古玩市场多达十余家。这些市场规模之大、设施之好、租金之高、令人刮目。更奇的是,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之下,各市场的招租前景都颇为乐观。正可谓是,“行情”秋风萧瑟,“市场”洪波涌起。

  盘子多了,蛋糕小了

  众所周知,古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市场上的数量应该是保持恒定或逐步减少的,而这也正是其宝贵的原因。随着古玩市场不断增多,原本恒定的分子数量被增加的分母瓜分,势必会越来越少。蛋糕还是那块儿蛋糕,盘子却变得更多,只能是每个盘子里的蛋糕越来越小。

  买家少了,卖家多了

  低迷的经济环境,既惊得资深藏家不敢出手,又吓得潜在玩家不敢进门,买家总数势必减少。可随着古玩市场越开越多、越开越大,出租率成正比例上升。换句话说,卖货的人居然越来越多了!也算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吧。

  古玩少了,珠宝多了

  白玉、珊瑚、翡翠、彩宝、珍珠等在古玩市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都是奢侈品而且买珠宝的安全系数要比买古玩大得多,鉴定有国家认证的专业机构、有国际通行的专业标准,成本较古玩透明、证书较古玩靠谱,且买珠宝更易保值、变现。卖家、藏家开心之外,市场主办方也解决了出租难题,三方皆大欢喜。正是,古玩不够,珠宝来凑。

  生意少了,价格高了

  尽管古玩生意没有前几年红火,可藏家想在这会儿“趁火打劫”,却是打错了算盘。“买跌不买涨”的股票定律在古玩行还真不顶用,好东西的价格不降反升了!原因很简单:古玩是不贬值的,只要物价在涨,水涨船高是必然的。加之,好东西、真东西只能越来越少,卖一件少一件。既然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价位,就扛着吧,等到经济条件转好还能多卖几个钱呢,反正这行业本来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

  大件少了,小件多了

  市场交易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体量、大尺寸、高价位的“重器”成交量明显下降。而手把件、文房摆件、明清铜炉、随身佛像等生力军因价格适中、宜于把玩、便于炫耀、易成系列而大受藏家追捧。在高端买家犹豫收手之际,中低端价位收藏品种的突出涌现也在情理之中。

  老人少了,新手多了

  新兴市场的涌现,使摊位总数大幅提升,造成收藏市场、古玩商家的竞争日趋激烈。收藏品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那些资金储备不足、进货渠道有限、库存商品平庸、客户群体流失的老商户已无力继续维持日常运转,正好趁市场扩张之机转让店面换取资金。一批资本雄厚的新兴群体趁势而起,占领阵地。正是“既见新人买店笑,不见旧人换钱哭。收藏市场风云涌,待看新人笑还哭。”

  感性少了,理性多了

  经济增长的减速,也为收藏品市场降了温度。加之媒体、专家的正确引导、炒作神话的真相大白,收藏行为已从盲目跟风、虚拟投资转变为理性消费。收藏者一掷千金的豪情少了,经营户一夜暴富的奢望没了。收藏回归到本来面目,真正又作为一种满足精神需要的生活状态融入社会之中。收藏者、经营者理性的回归,正是收藏市场成熟的表现。

  市场行情之冷、市场主体之热,两相交融、互为矛盾,构成了当前古玩市场的奇特景象,催生出古玩交易格局的诸多改变,酝酿着古玩行业重新洗牌的必然趋势。卖家、买家、藏家、专家,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

  (作者系北京工商联古玩商会秘书长)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疯狂的奇石:几十元买的石头竟评估1.3亿
下一篇:金融危机冲击艺术市场 北京798或成弃儿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