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金国通宝银质大钱疑是赝品

[日期:2012-11-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收藏界

金国通宝银质大钱
 金国通宝银质大钱

  金国通宝”银质大钱疑是赝品——与陈瑞海先生商榷

  彭乃贤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到《收藏界》2010年第11期第84页,看到北京陈瑞海先生写的《“金国通宝”银质大钱赏析》文章。特别是看到这枚大钱的书法风格时,就觉得这枚大钱不真。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研究古陶瓷的,不是研究古钱币的,由我来评点古钱币似乎越位过界。但笔者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粗知历代书法流变情况。本文就这枚大钱“金国通宝”的时代风格谈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行家指教。

  “金国通宝”字体是属于“新魏体”。在书法史上,金代没有这种风格的字体。这种“新魏体”的创始人是陈禄渊,宜兴人,号蜀麓居士,享年84岁(1902—1986年)他独创的新魏碑字体,俗称“新魏体”,是从古代北魏时期的碑刻中演化发展而成的,与老魏碑字体对应而得其名。他笔下的新魏体,端庄大方,结构严谨,外方内圆,雅俗共赏,在峻峭中中见险劲,于浑朴中显精妙,兼备着艺术性和实用性双重功能。这种字体成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盛行于“文革”前后,以独有的美感特性,被国人所青睐,在港、澳、台地区被广泛使用,报纸上、刊物上、媒体上醒目的新魏体标题随处可见,是电脑的常用字体。在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方面,陈禄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创立新魏体的书法家陈禄渊,一生坎坷浮沉,致使他的杰出成就鲜为人知。由此得知,“金国通宝”银质大钱上限时间不会超过20世纪40年代晚期,极有可能是开发改革以后,收藏热兴起之时的伪作。

  笔者认为,玩古玩就是玩文化。古钱币的文化含量极高,如果了解多一些祖国文字字体流变的知识,对鉴定古钱币会大有裨益。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香港拍卖女王头壹圆纸币叫价或逾万元
下一篇:列支敦士登激光剪纸龙票四连体(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