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税收干部30年收藏三大镇馆之宝

[日期:2012-11-05]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11月05日  汉网-武汉晚报 

  万历八年的三张税单、价值80万的南宋银锭、全国惟一发现、贴有清朝印花税票的林契……这三件稀有的宝物,都是由湖南郴州地税局的一名税收干部段志清收藏,他花了30年的时间,收藏了近2万余件与税收有关的文物,构成武汉税收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

  “从十几岁开始就喜欢集邮,1982年到税务局工作后,就迷上了收集各类税收票据。”昨天,记者在展馆见到了从湖南来汉的段志清。

  “贴有清朝印花税票的林契,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花了1万元买了一堆明清地契里淘出来的。万历八年的三张税单,由于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上世纪都卖得很贵,我花了几千块。南宋银锭是在拍卖行买的,是买得最贵的一个文物,花了十几万元。”段志清说道,当时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些会派上用场。

  “博物馆也给了我近300万元的补偿。”段志清觉得,自己并不吃亏。

  中国有税票就是从明朝开始,但由于纸质税票难以保存,现今已很少见。

  博物馆内藏有三张万历八年的税单。这三张税单的背景是,当时全国的土地掌握在富人手里,而数量多少根本无法弄清。位居首辅的张居正为挽救近乎破产的政府财政而进行全国土地大摸底。这三张“税单”,相当于现在的征收通知书,上面写清土地面积、位置、所属权人,以及该交的税额,十分细致。

  “现在,像这样的纸质文物全国不超过十张,几乎是‘无价之宝’。”熊召政如是说。

  价值80万的南宋银锭是最早的过路费

  像元宝一样的银锭,大家都见得多。但两头呈扇形、中间呈束腰状的银锭,却极为少见。这种就是中国最早的过路费的象征。

  在博物馆内,就有一枚这种南宋银锭。它是由送货车辆在进城门关口时所交的碎银子铸成。由于它是过路费,属于专项资金,在政府收取后便制成这样的特殊形状。

  “这一锭折合成现在的钱,约为2200元人民币。但在收藏市场上,曾拍卖出80万元的价格。”收藏人段志清说。

  贴有清朝印花税票的林契将改写历史

  印花税是我国像西方学习推行的第一个税种,起始于清朝末年,正式实施于民国初期。但史载:清朝末年,拟开征印花税,并设计印制了印花税票,但是直至宣统退位仍未能开征。但武汉税收博物馆内收藏的一份宣统二年六月的山林买卖契约,上面就贴有一枚面值20文(折合现今两角钱)的印花税票,这份印花税票还是日本印制的。“这个样的文物至今其他地方没见过,将改写历史,说明在清朝已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印花税。”博物馆建设之一的王老师说道。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趣闻:玩收藏也健身
下一篇:秋冬时节红木家具需护肤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