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湖田窑葵口花瓶 有手执美玉赏心悦目之感

[日期:2007-02-04]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字体: ]
 

    这是一件南宋湖田窑的花瓶,它高15厘米,口宽约9厘米。葵形瓶口如翻云舒展,瓶颈与瓜楞形瓶肚接得妥帖,恰如其分,整个瓶体大气,花瓶的釉面虽更显牙白,但像涂了一层油脂似的滋润,放在手中摩挲把玩,有一种手执美玉赏心悦目之感。

    据史书记载,宋景德年间(1004年)朝廷在江西景德镇派出“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清乾隆时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督造官唐英,他给乾隆奏折中称“御窑坊自宋景德中”。可见,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瓷窑,曾是官窑瓷的生产工厂。

    但是,在以后的历史岁月中,人们讲起宋代瓷器,几乎都一致称颂五大瓷,而将湖田窑产品排斥在外,就其原因我想无非这样几条,北宋在景德镇设御窑工厂,但是,运输十分不方便。从江西经昌江鄱阳湖运往开封,这条运输通道水路旱路需要来回倒换,瓷器是易碎产品,人力担运,驴马背驮,难免受损。皇家贡品,谁都担当不起丁点闪失。为躲避责任,于是,督造者,监制者,发货者都舍此选择。第二,由于景德镇造瓷条件好,它拥有最好的高岭土,东部低山与丘陵中,森林茂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烧瓷木材。于是,湖田设御窑后,一时景德镇制瓷业蜂拥而起,宋末已达三百多家。大规模的生产,难免鱼沙齐下,量多质次,由此影响到宋代湖田窑瓷器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再说,古瓷的评价,历来有物以稀为贵,宋代汝窑器受收藏家追捧,因为它历经动荡,存世仅百件。三百多只景德镇窑烧白瓷、青白瓷,其问世数量足以让人目瞪口呆,还有什么稀罕之讲。

    已是御窑的上好的湖田瓷器,却因运输不便,劣品干扰,最后被人们踢出宋代名瓷行列,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中,这一岁月埋金的故事十分有趣,它给今天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收藏的启迪。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生肖名画登上真金白银
下一篇:罕见大型艺术品 巨型晚清朱金木雕"照壁"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