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汉钞折射大汉口兴衰

[日期:2012-06-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6月14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汉钞”折射大汉口兴衰

  清末至民国前期的汉口街头,人们手中拿着颜色花花绿绿,类似外币的纸钞购物、消费。这种背面印有“汉口”二字的钞票就是“汉钞”。

  当年,汉口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先后曾有70余家中外银行在此设立总行或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汉钞”最开始由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首次发行。随后,其他银行也纷纷效仿。“汉钞”除在武汉地区流通外,还辐射了武汉的周边地区。但在1927年以后,由于过量发行和政治纷争等因素,“汉钞”一度信誉大跌。1935年“法币”发行后,“汉钞”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汉钞”的兴衰反映了武汉近代金融的变迁,所以“汉钞”除了收藏价值外,在武汉金融历史的研究上,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记者看到,钱币博物馆内收藏了23家银行发行的60多种“汉钞”。据馆长张卫星介绍,湖北钱币博物馆收藏了1924年3月1日发行的伍拾圆、拾圆、伍圆票三种,均为稀少品种。

  珍贵铜印钞版险流失

  钱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都是极具湖北特色的,其中的一个襄河贸易管理分总局伍百圆流通券,就是在战争年代极少“幸存”的货币代表。

  另外一件馆藏精品则是湖北省银行伍角铜印钞版,说起它的来历,馆长张卫星笑着说:“这块印钞版是省钱币学会工作人员于上世纪80年代末出差期间,在恩施的一个居民家发现的。当时,这块印钞版被当成普通的垫板摆放在家中。”张卫星告诉记者,有很多很珍贵的物品都是这样被埋没的。

  除湖北地区特有的货币精品外,馆藏还有其他地区的货币精品,如被誉为“中国人民币之宝”,有“票王”之称的壹万圆牧马图票券,现在的单张价值已达到上百万。

  将建“银行博物馆”

  张卫星向记者透露,我省将建银行博物馆,成立后不仅将展出钱币,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凭证、账簿、存折等等,而这些以后都将作为发展银行博物馆的一部分。

  没有对外开放的钱币博物馆已经凭借它珍贵的馆藏吸引了大批人的目光,钱币博物馆发展成银行博物馆后将会对世人开放,更多和金融业有关的馆藏品将展示出来。武汉市民也有了系统了解货币发展历程的机会和切身感受大武汉繁荣的绝佳去处。

  提示:试试“←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钱文迥异的崇宁通宝赏析
下一篇:第四套人民币身价陡增收藏应有选择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