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河边捡铜器 老先生求证其身份

[日期:2012-04-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4月27日 07:10 平顶山晚报

昨日上午,李大爷在家中研究发现的“宝贝”。本报记者禹舸摄
 昨日上午,李大爷在家中研究发现的“宝贝”。本报记者禹舸摄

  □记者 吕占伟

  本报讯 “孩子在应河边捡了个‘铜器’,我翻了翻书,很像金代的印钱模子。你们过来看看吧!”昨天上午,年近八旬的市民李大爷致电本报反映。

  接报后,记者赶到市工人文化宫家属院李大爷家,行动不便的李大爷颤巍巍地开了门,将记者引进书房。记者看到,本不宽绰的书房被收藏、鉴宝类书籍占据大部分。李大爷戴着老花镜从柜子里翻出一个长方形“铜器”,摆在了桌上。

  记者眼前的这个“铜器”锈迹斑斑,重约1公斤。记者用李大爷家的量尺测量,“铜器”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边缘有精美的纹饰图案,可清晰辨出“贞祐宝券”“五十贯”等反写的繁体字,中部的数列小字难以辨认。

  “上个月我儿子开车到应河边玩,无意中捡到了它,知道我喜欢收藏,就送给了我。”李大爷说,他搞收藏已30年了,文物鉴定知识也积累了一些,但还不是十分清楚这个“铜器”的身份。“我查了不少史料,根据外观和上面的字,很像是金代贞祐年间五十贯铜版印钱模子。”

  在李大爷提示下,记者上网查询得知,这个“铜器”的外观与山西省博物院贞祐宝券五十贯铜版印钱模子的图片相合。贞祐宝券是金代贞祐三年(1215年)发行的纸钞,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福禄寿喜》系列邮品(图)[2012.4.27发行]
下一篇:熊猫金银币的成功之处: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