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古人制年号钱的目的

[日期:2012-03-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3月22日 10:43 华夏收藏网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目的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吉祥的目的,经常变更年号,以为自新更始。许多帝王遇有改元变号寸都要铸造以本年号冠名的钱币。北宋 时期的各朝皇帝不但年号变更频频,且几乎是每改元一次必铸新的年号钱,最多的改年号竟达九次。有时改年号后,再按年号去铸造新钱时却发生了技术上的问题,最后由皇帝定夺:不铸本年号的年号钱,而是铸其他相关名称的钱币,这就叫“非年号钱”。

  年号钱

  北宋仁宗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公元1038年,宋仁宗改年号曰“宝元”,如果铸年号钱就应该是“宝元元宝”或“宝元通宝”。在一枚钱上出现了两个“宝”字甚或两个“元”字,读起来很拗口,非常不便。仁宗便召学士议论,大家七嘴八舌的,有人提议叫“丰济元宝”。皇帝沉思了一下摇摇头说:“众爱卿,我提议就叫“皇宋通宝吧。”学士们齐声称赞。于是便以“皇宋通宝”为钱名而铸造货币。钱文分篆、隶两种书体,铸造量 也很大,直到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仍在铸造,遗留至今也较多。

  后来宋代的几位皇帝均效法仁宗,因年号里有“宝”字而不铸年号钱。如南宋理宗时的“宝庆”年号铸“大宋元宝”,“宝佑年号铸“皇宋元宝”等等。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生肖金银纪念币明涨暗跌
下一篇:纸币收藏回暖市价再创新高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