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许钦松:艺术品严重造假就该坐牢

[日期:2012-03-02]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3月02日 07:27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许钦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许钦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万米高空追访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怒斥艺术品市场乱象
 本报记者万米高空追访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怒斥艺术品市场乱象

  假冒艺术品,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规来惩治造假者。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艺术品市场,突击执法搞不来,需要有专门的执法力量。到底是哪个部门来管?工商局好像也管不着,向公安局举报,又要联合执法,我还没听过有谁因为假冒艺术品坐牢的。

  本版文/石善伟、李栋、任朝亮

  本版图/乔军伟

  “金缕玉衣”巨额诈骗,齐白石字画拍出天价,徐悲鸿油画风波,假古董拍出古董价……回首这一年的艺术品市场,天价和造假成为最醒目的关键词。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赴京参加“两会”的航班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根治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的关键,在于设立专门法规和执法力量,对造假者予以重罚,同时注重艺术品鉴定师的人才建设。

  记者:去年的“金缕玉衣”事件曾轰动业界。包括原故宫(微博)博物院副院长在内的5位顶级专家,隔着玻璃柜鉴定给出了价值24亿元的估价,最终成为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就您所知,这种现象普遍吗?

  许钦松:这种情况太多啦!只不过有些曝光了,有些还没有曝光,这些乱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记者:他们都是国内顶级鉴定专家,真有可能只是“看走眼了”?

  许钦松:是不是真的看走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事件毕竟给银行造成了很大一笔损失,专家和骗贷者之间有没有其他关系,这是一定要继续追问的。

  记者:拍卖行对拍品普遍“不保真,不担责”,这合理吗?

  许钦松:拍卖行的规则是“不保真”,这不是中国特有的,整个世界都这样,以往的游戏规则也是这样的。拍卖公司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将收藏品展览出来,购买者中意就出价。拍卖行无法保证真假,真与假似乎更应该是购买者和提供者两端来解决的。保真的职责是放在拍卖行,还是放在买卖两方,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记者:这么说的话,购买者高价买到假古董只能认倒霉?

  许钦松:拍卖行虽然不保真,但如果拍卖的收藏品总是出现赝品的话,也损伤拍卖行的信誉。广东省文化厅以前有一个文物鉴定小组,小组成员都是属于博物馆等系统的专家,一度对公众营业,后来停掉了,收藏者现在不知道该找谁来鉴定,怎么都不放心。

  记者:对这种现象,您有何建议?

  许钦松:国外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像在意大利,拍卖市场建立了很好的诚信体系,人家已经有好几百年的拍卖历史。而我们的制度建设滞后,法规建设几乎空白,而且放任自流。这个问题首先要政府重视,可以由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管理办法,执行强有力的惩罚制度,严重的造假者,该坐牢的就要坐牢。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12春拍之影像拍卖前瞻
下一篇: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