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两汉时期铜镜特点分析(图)

[日期:2012-02-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2月26日 09:27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东汉伍子胥画像纹镜
 东汉伍子胥画像纹镜
 东汉早期博局狩猎纹镜
 东汉早期博局狩猎纹镜

  古玩辨伪之铜镜 4

  丁 孟

  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两汉时期包括西汉、新莽、东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方面都为汉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时陶瓷业的进步和漆器的发展,虽然代替了青铜器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制铜工业并没有衰退,而是全力转向制造铜镜等方面。因此,两汉时期铜镜的铸镜业获得了重大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两汉铜镜已发展成一般化的商品,这时期官方和私营铸镜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汉镜铭文中出现的许多“尚方”铭及纪氏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两汉时期的铜镜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但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特色。

  认识东汉时期铜镜的特色

  东汉时代的铜镜,初期仍制作日光、昭明和规矩四神镜,但在原有基础上图案又有所变化,例如:连弧云雷纹镜和鸟兽带纹镜的出现。东汉中期以后,铜镜才真正出现了时代特征,镜的形制特征是,镜面从平板式而变成微凸式,钮普遍加大,钮边上的柿蒂纹更加扩大了,很像蝙蝠状。图案的题材上则出现了浮雕式的神兽镜和画像镜,前者多神仙与各种灵兽;后者多人物故事,如伍子胥、吴王、越王、范蠡等人物的画像,也有东王公、西王母车马神画像镜。

  东汉时代铜镜的重要铸造地点,最有名的是北方的洛阳和南方的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有纪年的铜镜也进一步增多起来了。东汉后期铜镜出现的这些新特点,到魏晋时代进一步得到发展。

  两汉时期铜镜表征、形制、纹饰及铭文的特点

  1.汉代铜镜较之战国铜镜要厚重。除氧化“黑漆古”外,铜镜的表面多呈银灰色、红色锈。

  2.两汉铜镜的镜钮主要为半圆形,十分规整。只是东汉时期镜钮又加高加大,显得特别突出。汉镜均有钮座,钮座主要形式有:方形、圆形、柿蒂形、连弧形、连珠形等。

  3.两汉铜镜的镜缘多为宽厚的直平缘,边向内微坡。战国铜镜的卷边,除早期外,已不复存在。

  4.汉镜纹饰有其独到之处,规矩纹有别于其他时代纹饰,乳钉纹经常用作装饰,有尖乳、圆凸乳和中心下凹的乳钉。另外,铜镜边缘上的锯齿纹、双线波纹、双线三角纹、流云纹也是区别战国和唐以后铜镜的重要标志。

  5.汉镜铭文减字、减句、省笔略划现象普遍,这种现象在唐以后的铜镜铭文中是很少见的。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收藏玉石如何入门(图)
下一篇:秦公鼎:解谜秦始皇祖陵(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