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08:24 金羊网-新快报


陈晓峰(微博)
《艺术新闻周刊》主编
今年拍卖市场出现了两张假画,第一张假画是张晓刚(微博)的《小女孩》,第二张是段正渠的《烤火》。这两张现在都被画家本人确认造假送拍,还不包括此前方振宁在微薄爆料匡时林凤眠假画,当然也不包括更为轰动和可笑的是徐悲鸿儿子为自己父亲假画作如假包换般的广告那样可叹。
“假画门”绝佳地暴露这个系统荒诞现实:一方面是中国当代艺术本土收藏的艰难困境,另一方面是出现系统造假的危机。而最后埋单的是整个中国艺术生态。
为所欲为将会损害别人利益,假画当然如此。潘家园市场的画一张三四百元就能带走,但当中若有被投到拍卖场上,那么这当中的利润就难以想象了。于是拍卖场成了假画流通的最佳终端渠道——以假乱真,这可是这个系统的拿手把戏!假画的背后便是虚假的背景。这就像我们喝不到茅台酒,但到处都有茅台酒的现今。
造假已经公然,而且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羞耻感和可以公平叙事的行规——拍卖公司一直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约束只有潜规则。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流水作业大师范曾的画还在各大拍卖行抛头露面,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样的事情不敢干的?!现在若不是文化价值观最混乱的时候,也绝不能说是文化形态已经走上共同繁荣的时候。
现在回过头看看两张假画的一些细节。这两张作品“被揭发”都是艺术家本人通过微博举证完成的。即使这样,拍卖公司的老总还会出来说“张晓刚是否清楚记得自己一辈子究竟画了多少画”。如果在世的艺术家都难以证明自己的作品,那么难道都要让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们也灵魂附体,告诉世人哪些不是他们画吗?
扭曲的现实是,造假方并不认为造假是可耻的,而是美名其曰这是这个行业的必然风险。这个行业如果不寻求制度上的改革,我觉得危机终将爆发。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参加广州“艺术中的经济观察”论坛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前艺术品如此火爆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大衰退的大征兆。郎先生为当下中国艺术品如此疯狂做了最好的注脚。
(注:原文题目为《两张假画》,有删节)
《小女孩》
今年10月,张晓刚在微博中指出,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推出的《小女孩》并非其本人作品,“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画得真烂”。据称,这幅《小女孩》曾在北京印千山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2011年春拍中以180万元成交。
《烤火》
12月9日,顶层杂志在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上海聚德油画雕塑专场将拍卖段正渠的《烤火》。第二天傍晚,艺术家段正渠在微博中评论道:“假画!原画挂在自己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