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国宝《七君子图》领衔 宋元明清竹君云集苏博

[日期:2011-10-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1年10月27日 11:08 中国新闻网 

一位游客在静静观赏难得一见的《七君子图》。  李克祥 摄
 一位游客在静静观赏难得一见的《七君子图》。  李克祥 摄

  中新网(微博)苏州10月26日电(李克祥)为期二个月的“历代文人画竹珍品特展”25日起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展。展品由苏博珍藏的国宝《七君子图》领衔,还有从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借展的数件国家一级文物。汇聚一堂的30余件宋、元、明、清文人画竹珍品,共同展现出历代文人画竹的技法和艺术倾向。

  竹,文人雅士取其正直、虚心、高节之意,当做君子的象征。以竹为作画的专门题材,随着中国文人画的兴起而兴盛。画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晋时期。

  记者今天看到,为减少对这些珍品的“伤害”,展馆内的光线调得很暗。三三两两的游客,静悄悄地分别观摩自己中意的作品。人气最高的,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七君子图》。

  《七君子图》的最右边是乾隆年间藏家乔崇修书写的隶书“六逸图”三字,往左依次是清代著名金石家张廷济书写的“六君子图”、吴昌硕书写的“七友图”。再往左,依次是元代书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人的七幅墨竹图,其中柯九思的作品有两件。

  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六人均为元代名家,《七君子图》囊括这六人的同主题画作,实属难得。画芯全长约十米,宽三十六点五厘米。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该图由苏州顾氏过云楼后人赠与苏博永久收藏,中国文博界顶尖鉴定大师谢稚柳和徐邦达先生都曾亲自鉴定过该图,并一致认为此图非常珍贵。

  一位了解古代书画收藏的观者表示,“古代藏画往往秘不示人,拿出来看一次,对画作的寿命就有影响”。他说,能够在博物馆亲眼观赏如此众多的中国古代文人竹画珍品,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据悉,25日举行的《苏州博物馆藏元<七君子图>及文人墨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文博界、学院界顶尖的书画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墨竹在中国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完)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南宋风情图》揭秘
下一篇:象牙嵌百宝梅雀图笔筒鉴赏(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