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9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浓烈,这是第一感觉。
有大铜章的设计者,才敢有如此奔放而大胆艺术想像,它不受任何创作规则的束缚,心如野马,驰骋于万里北疆,想到了,觉得好,觉得有冲击力,就把它表达出来。心到手到,就如此平淡,就如此简单。但由此带来的视觉效果,如高原烈风。
虽然是一个纪念性主题,“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依然能从“纪念”的框架中突破。突破是困难的,它需要创新的思维,更需要青春的激情。青年设计师徐云飞,具备了这样的才思与能力,因此,我们面前的大铜章,无论黄铜或紫铜材质,或纯银材质,都给我们带来一种触及心灵的视觉震撼。

画面如设计师的名字,乱云飞渡。布达拉宫上空,是农历八月的那一天秋色,明净,辽阔。云彩如飘带扭动,有规则也无规则,却透着浓烈的喜庆氛围。“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早年诗句,有伟人博大胸怀,也有伟人深远眼光。大铜章的正面图案的感觉,就是这般“乱云飞渡”,就是这般“从容”。从1951到2011,60年,一个花甲的轮回,风也走过,雨也走过,最终迎来的,是风和日丽的晴日。从创意角度,自然是飘带而不是乱云。彩带是西藏60年历程的象征,或飘或动,或起或伏,或卷或曲,或张或扬,都是客观地真实地表述。而60年后的今天,彩带飞舞,则带有更多的喜庆,更多的祝福,更多的节日氛围。
乱云也好,彩带也罢,都只是大铜章正图的后置背景。其主体,则是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城西北红山,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章面上的布达拉宫,不是常规的仰视角度,而是平视或略有一些俯瞰的视角。依旧是浓烈的油画风格,建筑是雄浑的,山体是粗犷的,久远的历史,带有一种沧桑,一种坚毅,一种固守,呈现在我们面前。但上空乱云飞渡,彩带舞动,由上而下打过来的光线,又将布达拉宫建筑主体,映衬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这种生机与活力,就是西藏和平解放6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突飞猛进的步伐,日新月异的成就。

同一个主题的大铜章,背图与正图的风格,完全相异。如果正图是油画般浓烈,背图则是情歌般温柔。温柔的主体是一只和平鸽。6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西藏发展,同样也具有重大意义:西藏的历史画卷,从此翻开崭新一页。而和平鸽的主体,包括鸽子的眼睛,又都由格桑花组成。藏语中,“格桑”是幸福之意。有一个美丽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8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格桑花又有两层寓意:美丽的格桑花,颜色随季节变幻,或白或红,丰富了高原色彩,同样也如守护神,守护着藏族人民的幸福;格桑花又代表着藏民族的性格,代表着藏民族历经岁月沧桑,不屈不挠,顽强屹立于雪域高原的崇高品质。
情歌般温柔的大铜章背图,严格地说,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创意。有意无意,设计师想体现想表达的,是他思维深处的潜意识――“孕”。和平鸽身体由无数格桑花组成,这是一种“孕”。大铜章的“章中章”形式,又是另外一种“孕”。章中之章,圆形,位于和平鸽腹部,主题色彩更鲜明也更直接。其外环,上下分别为“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藏文与中文,中间阿拉伯数字“60”,也是飘带,也是烈焰,与长天浮云构成一幅和谐之图。 其上,为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其下,为拉萨地标性建筑布达拉宫。而整个章中之章,也如一枚丰满的象征西藏和平解放60年强大、和谐、先进的胜利之果。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纪念章,直径80毫米,黄铜、紫铜材质铸量为999枚,纯银材质重约500克,仅铸160枚。
一个真实的西藏。一个令人向往的浓烈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