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8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

提到中国的算盘,就会想起中国的数学。“逢十进一,按位定值”的记数法,就是我国勤劳的祖先在当时世界上的最先发明。古代甲骨文中,十进制记数的出土物,就是最好的证明。另外,在中国古陶片中也有发现,据史料证实,印度到了六世纪才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至于欧洲,直到十世纪才出现,更比我国晚了两千多年。

提到中国的数学,就会想起我国著名的教学家祖冲之。他不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更是杰出的数学家。在数学上,计算圆面积和球体积的时候,必须利用圆周率π,也就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魏晋时代的刘徽发明了“割圆术”,他是第一个对 π值进行理论研究的数学家。祖冲之则把圆周率推算到更精确的程度。他确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是3.1415926,过剩近似值是3.1415927。π的真值在两个近似值之间。能在一千五百年前,求出这样精确的近似值,确实是举世无双。
以上就是我设计这枚“祖冲之大铜章”的主题内容与图纹含义。该章的最大亮点则是一粒“放大的算盘子”的造型。这是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的又一探索。边形为圆、中间带孔,给工艺加工带来一定难度,却增添了该章的新意。本章的另一亮点,是在章面上镶嵌其珠子能转动的纯银小算盘,静中有动,粗中有细,可谓奇也。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摸索,并多次与顾杏宝老师等专家研究、商量。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也作为一项新课题,组织技术攻关。今天,这枚“祖冲之大铜章”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愿众多的大铜章收藏家、爱好者能喜欢它。在学到一点历史、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给您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