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佳士得估价2亿乾隆转心瓶香港流拍

[日期:2011-06-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1年06月03日 15:00 人民网

  国内春拍市场渐入佳境,各个拍卖会捷报频传,然而古董瓷器今年表现却不如以往,继4月香港苏富比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专场中出现数件高价拍品流拍后,1日在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季拍卖会的瓷器专场上,估价高达2亿元的“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也遭到流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估价数百万港元的瓷器大多顺利成交。

  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共推出450多件拍品,分为4个专场,依次为“欧洲私人珍藏御制瓷器”、“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其中“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为专品拍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资料显示,这件“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全称是“清乾隆粉彩镂空团螭龙纹时时报喜转心瓶”,由于转心瓶成品率极低,加上其生产基本上仅限于乾隆一朝,因此传世至今而又保存完好的转心瓶在拍卖市场上难得一见,因此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的这件转心瓶理所当然成为全场最受关注的重器。

  对于“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的成交价格,拍卖方预计将达到2亿港元。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业务代表在赴北京预展期间对媒体表示,该转心瓶工艺繁复、瓷瓶施粉薄且艳丽,符合乾隆瓷器一贯的艳丽精致特点,高达2亿港元的估价是参考了目前整个官窑瓷器市场的行情。

  不过,香港佳士得并未介绍该件重要拍品的来源,从其网站公布资料来看,这件“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过去也没有在其他拍卖会上的成交记录。在香港佳士得的资料介绍中,鉴定专家分别从造型、颜色、图案等多个方面,将“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与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转心瓶做出对比,得出结论是“此瓶工巧绝伦,洵为乾隆御窑的圭臬之作”。

  1日下午,“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以1.3亿港元起拍,经过数轮举牌价上涨至1.9亿港元,此后场内再无买家举牌,委托席位同样一片沉默,拍卖官多次重复1.9亿元的价格都无人应出更高价格,因为没有达到拍卖底价,最终拍卖官只好宣告此拍品流拍。

  业内人士认为,估价过高是“清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流拍的最主要原因,而从昨天香港佳士得其他几个瓷器专场的成交情况来看,成交价大多未超过2000万港元,其中“欧洲私人珍藏御制瓷器”专场全部成交,落槌价最高的“清雍正珊瑚红底牡丹纹碗”为1000万港元。

  此外,国内一些瓷器藏家表示保证金制度也是导致高价瓷器屡屡流拍的原因,2011年苏富比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专场为了防止不良买家“拍而不买”的现象,将竞拍保证金门槛大幅提高至800万港元。此次香港佳士得对于竞买最低估计为800万港元以上的拍品的买家,要求必须办理预先登记并预付100万港元保证金。

  “2010年伦敦拍卖的那个5.5亿元的天价粉彩套瓶至今还未付款,这已经在国内外的拍卖行业引起连锁反应,拍卖公司相继提高保证金门槛,主要为了针对曾有违约的和长期拖欠拍卖款的买家,没想到却对整个古董瓷器市场起到了意外的降温作用。”一位国内拍卖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

  名词解释

  流拍

  拍卖行进行拍卖前,拍卖行与委托人将对其委托的拍卖标的共同商定最低出售价格,即拍品的拍卖底价。

  拍卖中,将从较低价格起拍,如果买家的最终出价没有达到拍卖底价,则交易无法完成,拍卖师即宣布此拍品流拍。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崔如琢指墨山水百开册页4320万港元成交
下一篇:张大千作品拍卖1.9亿港元再创天价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