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边区边币 7毛5分币创我国货币历史

[日期:2011-05-25]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1年05月25日 07:44 中国经济网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原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曹菊如任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和边区银行首任行长。根据国共合作协议,边区不设立银行,不发行货币。所以边区银行当时没有公开,主要任务是经营光华商店,在西安领取国民党政府发给八路军的军饷,将其拨出一部分用来组织土产出口和货物进口,供给军需民用。

  边区当时流通的是国民党法币,辅币十分缺乏。于是,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以光华商店名义发行了2分、5分、1角、2角和5角的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流通市场。后来又发行了一种7角5分的大面额辅币。这种面额十分奇特,它的奥妙在于2张就是一元5角、4张是3元。既解决了辅币的不足,又可以代替主币。这种面额的货币,在我国货币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我党有团结有斗争的货币政策。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停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饷,并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经济封锁。边区政府于1月28日作出决定,由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简称边币),并禁止国民党的法币在边区市场流通。3月18日,边币正式投入市场。先后发行了5元、10元、1角、2角、50元、100元和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共10种面额的边币。边区银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推行边币,禁用法币,稳定了物价,繁荣了市场,提高了边币信用,打破了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

  此后,边区银行还发行了500万元建设救国公债,公债在边区境内发行,面额有5角、1元和5元三种。1941年10月,为了促进金融事业发展,边区银行开展了大规模的有奖储蓄活动,先后发行了两期有奖储蓄券。第一期发售50万元,头奖1万元由关中农民获得。第二期发售100万元,头奖3万元由靖边农民获得。

  1944年,为了稳定边币,中央西北局决定实行大吞小吐的方针,以边区贸易公司名义,由边区银行发行商业流通券。7月1日,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正式发行,逐渐取代边币成为本位币,直到1948年12月,人民币发行后,商业流通券停用。

  曾任人民银行延安中心支行副行长的魏协武、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米世同表示,作为边区银行首任行长的曹菊如,是我国革命金融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陕甘宁边区银行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了一大批金融经济人才。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人体油画女模控诉被玷污
下一篇:文物局:禁止文保单位将经营收益作为利润分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