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考古专家与汛期赛跑抢救文物

[日期:2011-05-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1年05月17日 15:41 大河网

  “我们刚来了一个星期,就发掘出十几座汉代墓葬,考古价值非常惊人。时间紧,工作量大,大家都吃住在船上,日夜奋战。” 5月15日,在淅川县香花镇水库边一汉代墓葬群的发掘现场,头戴草帽手拿铁铲的考古专家马新常告诉记者。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地,同时又是楚文化的发祥地。随着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两岸将有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沉入水底。淹没区文物抢救发掘工程于2005年启动,目前共有30余支考古队汇集淅川,争分夺秒地开展抢救工作。

  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丹江口水库日前出现近10年来少见的低水位。“低水位给文物发掘工作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7月初汛期到来之前,一批文物点必须得到及时发掘,及时保护。”淅川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为确保文物安全,淅川县新建了南水北调文物整理基地,已入驻省内外考古发掘单位11个,修复整理文物17344件,同时启动库区文物巡护项目,选配地方文物保护员136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保护机制。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免费鉴定文物参观文物修复
下一篇:雌雄孔子鸟化石沈阳展出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