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1999年12月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在欢呼新世纪来临之际,委托上海造币厂出品题名“迎接新世纪”大铜章以资纪念。该纪念章正背面分别由罗永辉、陈坚设计雕刻。当令适逢龙年,两位大师联袂巧手施为,章面设计似行云流水巧自天成,主图案龙飞九天,一派大气磅礴之势扑面而来跃然章上,占满了整个视觉空间,为铜章添辉增色。龙生水水生龙,云海之中翻腾着一条巨龙,它身资矫健,体态丰盈,孔武健骏,神采飞扬。“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风格上更加艺术化,既不脱六朝时期南朝的傲骨嶙峋、潇洒恣肆龙像;又有北朝时华贵雍荣、矫若流云体态。作者深谙宋代强调画龙要“穷游泳婉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称之为“三停九似”的画龙之法。我们注意到,宋代画龙理论不仅成为后世画龙的框范,也使龙的形象越来越进入纯艺术的轨道,突出了龙的审美意义,使得宋代以降的龙形象更具美感,体态灵健,气质雅俊,或腾飞于飘渺无定的云霭,或出没于崩云裂岸的狂涛,雄奇而不怪异,洒脱而不张狂,令人赏心悦目。章中之龙雄霸中少了戾气,是一条腾飞于空的祥龙,星河的浩瀚,朝阳的灿烂,云霞的瑰丽,更衬托出它的雄奇威猛、气势奔放、神采飞扬。中心行龙昂首挺身,腾飞在云海波涛之中,龙身四围飘舞着龙珠火球,构图特别,风格迥异,雕工精细,不愧为是近几年来铜章中雕龙刻像不可多得的精品。以往多为装饰性的画龙,在章中雕琢的如此扶摇九天之上,云蒸霞蔚,起舞弄云,龙鳞闪烁,云中现爪,以往章品中并不多见。

长城的化身是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精神的图腾。长城是民族的脊骨,显示的是民族的自豪,和不屈不挠的决心,昭示的是强者的风范。中华民族最悲辱莫过中古时期的大宋朝,强敌环伺,北方胡马辽、金、西夏、元觊觎中原,弄了个宋室南迁;事隔千载,民国再造又多灾多难,被倭酋捣破龙门,再蹈覆辙,国民政府被撵到了蜀道之难的重庆。当时的政府虽深谙治国之道,以“转进”妙笔,“攘外先安内”之韬略却仍难遮赧颜。
章中连绵起伏的长城与腾龙上下相互应又互为犄角,兵火连天之地,成为中原板荡的砥柱中流、金汤锁钥。它峰峦错耸,比肩连袂,峭壑阴森,盘旋幽曲,险要异常处穿山跨岭而过,是中华民族的不破金身。“夜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今日读来,心绪犹不禁为之所震撼。古老、雄奇、风云激荡的长关,几时莅临都能使人心潮逐浪,激情飞动,感慨万千!长城的盛衰代表了一代代王朝的兴亡起落。城借山险而卫土,山借城长而振威。长城背依层峦叠嶂,蜿蜒迤俪沿恒山太行燕山一路走来,山势地形与城堡互为依赖,关口险隘结合,因此,不管你走过很多之地,长城是永远让人流连感慨的地方。因为当你立足在长城垛口马道之上,眼睛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道风景,而是一个民族威武不屈千古不泯的情怀。

背面雕刻浮雕技法记述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几十年沐风浴雨的发展轨迹,经典出品银钩铁划,刀刀衔接清晰入骨;细微之处,丝丝入扣更见功力。二位大师联手,珠璧联合,花团锦绣。使我辈深得妙谛:高手过招,靠的是深厚的功底,而不是一时的幸致。
此章从未公开销售,市面难见踪迹,流出稍许,如冰山一角,此章主题和设计与另一枚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乔迁铜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题材相近,设计工艺和创意各领风骚,从藏品角度考虑难定轩轾,而价格悬殊却不言自明,不啻为在众多高价上品铜章中的明智选择。笔者较为认同精品在收藏者中应有一个当量,在具备一定的藏品基础后,紧守宁缺毋滥的藏家宗旨,所谓“人无我有”当为藏者的不二法门。此类就可算作当量的一员,确属可遇不可求之佳品;实铸量不得而知,难窥全豹,但据闻不过限量之半。
笔者一日偶遇罗永辉先生,闲聊中受益匪浅,不经意间见先生手执一枚铜章略有思忖,笔者不愿良机轻纵,询之正是此章。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赠送给北京奥组委,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代表团将此章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以及各国际体育组织的官员和代表,鸿雁传书,从此此章成为见证中国与国际体育大家庭友好交往的信使。其龙升九天,固若金汤的形象有力地向世人昭示和印证了中国体育事业如日中天、坚如磐石的发展轨迹和不断开创历史辉煌的无尽动能。
铜章中龙的形象比比,藏友中又多有“叶公好龙”一派,此章出世,再为他们的藏品喜添珍品,相信并非浪得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