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肥东一居民收集650多种烟标

[日期:2011-02-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发布: 2011-2-14 10:27 |  作者: 合视网 |  来源: 合肥在线 

胡元炳家中地板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烟标
 

    “皇后”、“神力”、“梁山”、“小花”……猜猜这些是什么?电影角色?小说人物?都不靠谱。告诉您吧,这些都是香烟品牌,有很多都是很少见的。1月23日,肥东撮镇胡元炳家中,众人目睹了这些夺人眼球的宝贝。

    很多烟民,只是在乎那种“云雾缭绕”的仙境感觉,你可能想不到,你手中剩下的小小烟盒,在胡元炳的眼里,却别有一番趣味,他把这多彩的烟盒玩出了历史厚重感。

    现在,他家中有650多种不同时期的烟盒,这些烟盒如今也有了个正儿八经的名字“烟标”。胡元炳可以称得上是“烟标收藏家”了。

    650多种烟标争奇斗妍

    记者走进胡元炳的家中时,映入眼帘的是满地各色烟标。既有耳熟能详的阿诗玛、渡江、牡丹等,也有一些看来有些“眼生”的:红玫瑰、勇士、皇后、寿仙等。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比如数字牌香烟:414、424、47……

    “这是不带嘴的,那是带嘴的。”胡元炳一边摆弄着,一边介绍。有风景名胜类、历史人物类、地方风情类,甚至还有体育类的,如专门为1990年亚运会出品的香烟,还有叫“球迷”的一种香烟;民间传说类的,如:小金猴、寿仙、天仙配。一种香烟品牌,还有不同的版本。“合肥、东海、渡江……都有好几个版本的。”

    “这是万宝路!这是红宝石!这是好伴侣!”胡元炳拿出了一些外国香烟品牌的烟盒,家中的孩子立即拿出了英汉字典开始翻了起来。

    其实,胡元炳并不怎么抽烟。“以前抽烟,现在不抽了,后来玩烟标就纯粹成了爱好。”

  遇见中意烟标便“讨要”

    收藏烟标的“衣钵”,是胡元炳从他父亲那里继承的。他的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民,日子久了,就想到收集烟标。

    胡元炳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宁国,会有各地来的商人收山货、买核桃。客人手中的香烟,成了父亲特别关注的对象。为了从客人手中拿到想要的烟标,父亲甚至拿一包香烟和客人交换。收集的乐趣让父亲乐此不疲。

    胡元炳也遗传了父亲的爱好,做电焊工的他看见客人手中的香烟,有时也是追着人家“讨要”。碰到中意的烟盒,甚至会花钱去买。“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多次花钱去买,甚至花一元钱去买一个烟盒。”胡元炳说,那时一元钱能买一斤多的猪肉。

    最早一枚烟标很“古朴”

    “早期的烟标设计简单一些,后期就越来越豪华。”收集烟标的日子,胡元炳也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烟标反映各个时代的特色。”胡元炳说,像“跃进”、“大生产”这些烟标,都烙上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印记。

    胡元炳介绍说,最早的一枚烟标,也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名字叫茨淮。茨淮两字是黑色,苍劲有力,其他部分很平淡,样子很古朴。

    记者查阅相关记录得知,这枚烟标其实产自上世纪60年代。

    有人愿买,他乐意卖

    街坊四邻都知道他家里藏着宝贝。对于这些宝贝,胡元炳是呵护有加。“一般是分叠,用报纸层层包裹住。”有些烟标年代久远,有些发黄,成了他特别照顾的对象:“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拿出来晒一晒。”

    看着手里的这些“宝贝”,胡元炳有时也犯难。“有次看见一个人,收集了二三百种,我的有六百多种,还不重样。”听说有人的414烟标能卖到几千块,胡元炳也想知道自己手中这些宝贝的身价。

    “如果有人愿意买,我也乐意卖。要是无人问津,还是得自己留着。”对于这些,胡元炳倒是很坦然。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上的电话卡他几乎都有 不仅收藏还自己设计
下一篇:世界艺术品收藏凸显中国脸 新形势新方向助推新发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