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1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大千世界,沧桑巨变,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令人感慨兴叹。
1928年,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发现了第一枚“高昌吉利”古钱,西域的钱币史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970年,“髙昌吉利”又一次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此后,此钱多次走出吐鲁番唐墓,重见天日,引起了钱币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古代钱币中的珍稀品种。从面世的“高昌吉利”来看,有大样、中样、小样等版别,钱质有红铜与青铜之分。形制厚重,古朴端庄,面文隶体旋读,具有典型的隋唐八分体书法特征。此钱是中央赏赐还是新疆自铸?是流通货币还是吉庆“花钱”?抑或礼佛用币?虽然至今仍有许多谜团,但它作为一千多年前的文化遗珍,不仅为研究新疆的货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且对于诠释中国丝绸之路的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髙昌吉利钱
高昌是西域古国之一,位于新疆吐鲁番一带。西汉初,古车师部族在此设置王庭,以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后为汉武帝拓疆时所灭。汉、魏、晋时称此为“高昌壁”,是屯兵驻扎防地。从南北朝至唐贞观年间(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曾以高昌为国号。其中麴氏高昌立国最长,传九世,历十主,达140年之长。兴盛时,疆域东邻敦煌,西近龟兹,南接罗布泊,北临天山山麓。髙昌国与内地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隋大业五年(609),炀帝出征吐谷浑时,髙昌国王麹伯雅曾随其在内地住了3年,娶华荣公主,并受册封。唐贞观四年,麹文泰携妻赴长安朝觐唐太宗,李世民赐其妻姓李,并封为常乐公主。
高昌都城屹立于火焰山下,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是古代丝绸之路中道(汉代称北道)的必经之地。东与玉门关相接,西经库车(龟兹)、喀什,逾葱岭,至中亚、罗马诸国。由于内地屯戍军民后裔和逃避战乱移民的迁入,汉族影响很深,其官制、刑法、民风、习俗等,与中原相差无几。
高昌都城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周长5公里,呈长方形布局,分外城、内城、宫城3部份。外墙宽12米,高11.5米,夯士筑成。据史载,城墙上共有12重大铁门,分别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阳”、“武城”等不同名称。城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住宅区等,建筑布局与当时长安城相仿。
高昌城因地处中西交通枢纽,是荟萃世界各国宗教文化的一方宝地,尤以佛教最为隆盛,全城人口3万,僧侣就有3千。公元625年,玄奘西天取经途中到达此地,髙昌国王麴文泰连夜率侍从秉烛相迎,并不顾大师路途劳顿,与他兴高采烈地聊至凌晨,对玄奘才学敬佩得五体投地。随后数日,国王每日沐浴执香,洗耳恭听大师讲经。玄奘执意辞行时,又苦苦挽留,愿以弟子身份终身供养法师,甚至欲令全国百姓都成为大师弟子。见玄奘去意不可动摇,即与他结拜兄弟,约其西行归来留住3年。玄奘离别之时,国王赠以黄金百两、银钱3万及绫绢500匹,作为取经往返资费,并派良马30匹、工役25人随从,还亲笔写了20余封国书,请沿途各地予以关照。
高昌故城经历了1300多年历史风云。13世纪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发动叛乱,多次南下侵犯臣属于元朝的回鹘高昌国。1275年,又以12万大军围攻火州(高昌)达半年之久。这场延续40余年之久的战火,最终给无尽繁华的髙昌城留下了一片废墟。而废弃后的残垣断墙,又在700年风雨中,变成了一个神奇的梦幻。如今,人们望着它在荒漠中的孑然身影,一定会诅咒那场毁灭文明的罪恶的战争。
“高昌吉利”古钱的发现,就象找到一把丢失了千年的钥匙,让人们开启时空隧道,去遨游那片古老的圣地,想象失落在丝绸之路上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