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1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翻开《新中国金银纪念币图录》的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图案。这套纪念金币发行于1979年,全套4枚,每枚重1/2盎司,成色91.6%,发行量70000套。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套贵金属纪念币。它的成功发行拉开了新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发行的帷幕,在新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其后的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为国家创汇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中国的贵金属纪念币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三十多年,我们再来欣赏这套纪念金币,仍然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会让我们不知不觉的从内心去温顾历史。它不仅会让我们在脑海中产生一系列联想与景象,更会迸发出一系列的感悟与赞叹。我们仿佛从中感悟到了人民群众庆祝国庆的欢腾场面;感悟到了建国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悟到了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感悟到了革命先驱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感悟到了领袖的卓著功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
静心细想,缘何这4枚小小的纪念金币,会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心灵震撼,产生如此多的联想和感悟呢?其实说到底,它缘于金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一件好的艺术品,会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会唤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给人以巨大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币”就是这样一件上乘的艺术品。欣赏这套纪念金币,就如同在品味着一部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也如同在聆听着一曲壮美的交响乐章。
笔者认为,这套纪念金币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首先应归功于它那绝妙的构思和精湛的设计。
通常,对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这样大的题材,设计者在构思时往往会选取各族人民的欢庆场面,会选取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来表现主题。但担任该套纪念金币设计工作的上海造币厂(现更名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和沈阳造币厂(现更名为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陈坚等5位大师却没有落入俗套,没有按照常态思维去构思。大师们独具匠心,仅选择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这四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鲜明特色与代表意义的建筑物入币。而在设计过程中,币面的处理也坚持删繁就简,整个币面给人一种沉静、庄严、肃穆的感觉。从画面来看,虽然币面上都是静态的建筑,但却能使我们产生“静”中有“动”,“静”中寓“动”,明为“静”实则“动”的感觉。此外,整套纪念金币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人物,我们却能感受到币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中有领袖、有民众、有英雄、有先烈……。这样的设计,看似平奇、简单,却产生了一种物在币中,意在币外的意境,真乃艺术效果的最高境界。此种高水平的设计与表现手法,显然非寻常设计师所能为也。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极其丰富,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一本教科书、一曲交响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中的第一枚“天安门”:大师以夸张的表现手法,放大凸显了喜庆的大红灯笼,开宗明义,直接点题,准确地表达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主题。而从币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庆祝国庆,喜庆欢动的热烈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中的第二枚“人民英雄纪念碑”:意在以此币来解读新中国的成立,是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所取得的,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挣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锁链,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历程。我们从中似乎看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壮烈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中的第三枚“毛主席纪念堂”:意在告诉我们一个既朴素却又深刻的道理: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币中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充分表达和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切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中的第四枚“人民大会堂”:通过对该枚币的解读,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似乎看到人民代表与国家党、政领导共商国事,人民参政议政的情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精湛的铸造工艺与质量堪称经典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中的景物,采用的是浅浮雕,并配以镜面的工艺技术。大师们通过这样设计与工艺处理,完美再现了主题与设计理念的统一。整套纪念金币的设计理念给人一种沉静、庄严、肃穆的感觉,整体的画面是以“静”为主基调。而在构图设计上,大师们选取了建筑静物为素材,强调了构图笔画的简练、清晰。整体上又以镜面工艺来突出和凸显浅浮雕工艺,使得其效果相得益彰,进而进一步衬托出了“静”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