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15日0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连环画、插画和年画等,都是大众出版物,其手稿虽然是原作,但仍然是地道的平民收藏。不过在这里“平民收藏”是打引号的,因为北京瀚海2010秋拍推出的赵庆伟藏油画插画手稿专场,绝非简单的平民收藏。
首先,这是因为赵庆伟的收藏方法绝非一般的平民收藏的做法。他一入行就赞助艺术家的展览活动,进而批量地收购多种形态的老东西。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这与当前国内流行的“用最多的钱买最少的精品”的做法截然不同。
有趣的是他的收藏方法与王薇有得一比:相似之处是,他们是同代人,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他们珍贵的童年记忆、蹉跎的青春岁月的红色美术有特殊的感情联系,自然而然将其作为重要的收藏目标;不同的是他们截然相反的收藏原则与赵庆伟正相反,王薇的做法就是“用最多的钱买最少的精品”;他们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用旁人无法企及的方法迅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主题收藏;不同的是在收藏链条上他们正好处于两极:赵庆伟在藏品进入流通市场之前“扫货”,王薇则在最高端的拍场上“抢帽子”,成为终极买家。“平民收藏”,并不平常。
另一方面,这个专场还体现了拍卖行力透纸背的慧眼。“亿元时代”,让很多人被高价冲昏了头脑。其实,“亿元时代”的本质是资本在寻找筹码,艺术品因此有了高贵的身价。但艺术品的身价却首先来自其收藏价值,因此,资本寻找筹码的过程,就是艺术品收藏价值发掘的过程。而这个价值发掘工作,赵庆伟只做了一半,提供了资源,而拍卖行的专业整理,包括采用无底价拍卖的方式在秋季大拍上做这么一个专场,则完成了这项工作的另一半。尽管身在亿元时代,拍卖行的基本功能还是价值发掘。而北京瀚海的功力在于,着眼于“平民收藏”的观念和形式策划了这个专场,让人们重温收藏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