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晚报 时间2011-01-02 00:00
扬州网讯 汉代的钱币,唐代的三彩,明代的字画,清代琉璃……昨日,叶佩兰、单国强等著名鉴定专家齐聚我市,为收藏爱好者鉴宝。千余收藏爱好者带来的藏品可谓琳琅满目,部分藏品让在场的专家都赞叹不已。
千余市民赶场鉴宝会
活动主办方除了邀请了故宫博物院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叶佩兰女士、字画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杂项鉴定专家张如兰女士、南京博物院青铜器鉴定专家于伟先生,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古代玉器鉴定专家徐廷贵先生、古陶瓷鉴定专家朱戢先生,还有来自我市的国字号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先生。
由于来的都是重量级的专家,在我市收藏圈内传开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昨天上午9时,记者赶到工艺坊时,已经有不少市民围在鉴定室外等着进场了。
记者了解到,当天光顾鉴宝活动现场的有千余人,除了本地藏家,还有无锡、南京、淮安、徐州的藏家,最远的藏家来自新疆。
“假的”也是真东西
一位60多岁的藏家一出手,就拿出了5件藏品请专家“掌掌眼”。一个琉璃水盂是这位藏家的最爱,“祖上的,我小时候就喜欢玩这个。”记者看到水盂的底部还刻着“乾隆年制”的字样。
“这东西不错,料子是进口的,看这条鱼,还有赤虎。应该是清朝的东西没错,但是应该是光绪左右的东西,乾隆年的算不上。”不过,百余年前造的假,现在也是真东西了。最后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值得收藏。”
好东西让专家也动心
侯先生带来的一个竹刻笔筒引起了专家张如兰的兴趣。张如兰拿出自己的相机,给藏品拍起了照。记者发现,笔筒的竹胎,因为历史久远,已经成了绛红色,上面还有好多裂纹。“最好用保鲜膜裹起来,这是在南方,湿润,要是在北方,这个纹可能更大了。”张如兰一边鉴定,一边给藏家讲解起了保管要领。
侯先生带来的另外一件东西,是一个荔枝大小的田黄石水盂。侯先生告诉记者,这件东西是他2003年参加一个拍卖会,花了10万元买下的,自己也很中意。“现在翻一倍是没问题的,留着吧。”
一把“钥匙”值8万
类似侯先生这样眼光独到的藏家,当天的鉴别宝会上还真不少。“王莽钱币?”一位戴着黑色礼貌的藏家带来一把钱币。报纸摊开,徐廷贵先生动手将10多枚钱币分成了3组。用40倍的放大镜端详了几分钟后,专家拿出了结论:真的。
专家解释,西汉晚期,王莽篡位。他执政期间颁行的货币品种繁多,工艺上乘,是收藏的热品。专家介绍,这位藏家收藏的钱币中,形似钥匙的复古型刀币叫“契刀五百”,还有和它一组的叫“一刀平五千”,青铜制。还有两组是一组是“大布黄千”,另外一组是“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因为不成套,价值打了折扣。不过藏家自己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得到的估价,其中一枚钥匙状的钱币,可能价值8万。
“清代花瓶”原是“古今结合”
有人赚就有人赔。在昨天瓷器组鉴宝现场,一位藏友拿着一个清代的青花瓶向叶佩兰请教。叶佩兰摸了一下瓶底,遗憾地说:“瓶底是老东西,但上面的却是新货,是典型的老底装新瓶。”
都知道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是以雕白菜出名的。一位女士带了两棵买价不菲的“翡翠白菜”来找江大师“认门”。据藏家透露,之前的卖家告诉她这是江大师的作品。
“这绝对不是我的作品,我在职大有个学生,雕的都比这个好。”看到假冒自己名头的东西找来,大师也显得很无奈,不过还是耐心指导起来,“料真的没有问题,但是种和色都不是很好,雕刻得也有问题,太粗糙了。最好请个人好好重新打磨一下。”
记者 赵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