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1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收藏不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已越来越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文化享受和一种新的投资,民间钱币收藏越来越热,钱币交易市场人流剧增。投资钱币虽能获利,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作为一个集币新人,如何积累经验、规避风险,稳妥涉足这个领域呢?
提升素质少犯错
只有提升集币者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到少犯错误,而少犯错误其实就是提高眼力。集币的眼力主要涉及钱币真伪、品相优劣、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如果这三方面不能有根本性改观,那么集币者就时常会犯下以赝当真买进、以劣当优买进、盲目高价买进的错误。
背绿水印壹角券
将赝品当真品买进是钱币收藏、尤其是古钱收藏中最为常见的。比如目前一张第三套人民币“背绿壹角券”价值约2800元,而古玩市场里所见的“背绿壹角”赝品(将普通的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的背面在电脑上涂改成“背绿壹角”形式)也就只值二十多元,如果集币爱好者眼力不济,误将赝品当成真品以2800元的高价买进,不仅损失十分惨重,而且会使自己的收藏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前不久,笔者听市钱币学会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应邀去鉴定一批私人收藏的珍稀古币,物主是一位颇具规模的私企销售总监。该总监近年来迷上了集币,因工作关系他平时常去外地出差。几年来,他在各地钱币市场上买进了五六十万元的古钱和银币,其中有颇为珍贵的王莽钱“一刀平五千”、北宋钱“靖康通宝”和太平天国“通宝”等等。经过鉴定,在近百余件珍稀钱币中,仅有不足十件是真品,其余皆为赝品,这位总监心态一下子变得很坏,发誓再也不收古钱了。
民国三年袁大头(背面)
将劣质品当优质品买进,买家的损失同样也会很大。以“龙洋”老银元为例,一枚质地好的和一枚质地差的价格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北洋机器局造银元,光绪22年北洋机器局造银元价值高达5万多元,光绪34年北洋机器局造银元仅为900余元。对初涉集币圈的人而言,假如买一枚北洋机器局造银元,不看年份,盲目地以高价吃进普通品种,其损失自然十分惨重。即使是一些年份完全相同的品种,也有高低和优劣之分,一枚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如果是流通很久、品相很一般的,现市场价也就380余元,但如果是没有流通过的、表面有一层原光的 “袁大头”,那价格就比前者高出2~3倍,同样的东西,彼此价格要相差六七百元之多。
民国三年袁大头(正面)
至于不看趋势、盲目追高、高价买进被套的现象在钱币市场上更是屡见不鲜。相信大都数集币爱好者至今还记得,在1997年春夏之交钱币市场高潮时,低档大盘流通纪念币《宪法》、《宋庆龄》等曾被炒到六七十元的高价,当年追高买进的投资者至今仍深套其中不得翻身,还有1996年版一盎司《熊猫》银币,也曾在1997年币市高潮时达到850元的高位,可随后便逐年下跌,至今价格仅200余元。最典型的是1997年7月初《香港回归》流通纪念币发行时价格就高开在130元以上,2000万套的发行量,一面世就比那些只有数百万套发行量的纪念币的市价还要高,造成了市场一致看好新币的假象,使许多币商和普通集币者都陷入疯狂追逐新币的圈套,“追新族”最终都成为“套牢族”。现《香港回归》纪念币跌到20多元也乏人问津。可见不懂价值取向、盲目跟风炒作热门品种的市场风险有多高。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背面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正面
闲钱集币心态好
由于钱币投资存在着各种风险,巧用闲钱收藏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一旦资金套牢便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甚至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纠纷和矛盾。此外,收藏和投资钱币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千万不能浮躁,不能盲目相信各种一夜暴富的故事。多少年来,古玩钱币市场上常常会流传着各种暴富的神话,像著名的北京月坛和马甸邮币卡市场、上海卢工邮市和云州古玩城等就曾缔造出不少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而这些暴富的神话又被众多媒体不断放大,使得很多集币新人闻之心态失衡。要知道真正暴富的钱币收藏者在市场中毕竟是极少数,若集币爱好者一味想着“拣漏”致富,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在钱币市场上,急功近利的情况常常发生在初涉集币圈的人身上,这些新人由于缺乏集藏经验,总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梦想暴富发大财。
从钱币收藏的历史来看,大凡卓有成就的集币大家,他们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眼力,虽腰缠万贯仍心态平和。他们的藏品都是日积月累而成,有的经过数十年时间的寻觅,绝非一朝一夕而成。因此,急功近利则会欲速而不达,盲目跟风最终造成高位套牢,进而把自己的心态搞坏。因此,集币爱好者在进入钱币市场时一定要摒弃“一夜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