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开元通宝背化身童子刻花钱

[日期:2010-12-09]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闻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

\
开元通宝刻花钱正、背


    刻花钱是花钱的一种。所谓“刻花”,就是在钱币上雕刻各种图案花纹。从出土情况和收藏经历看,自唐代就偶有刻花钱发现。在钱币上刻花的这种工艺在唐代有所起始,笔者以为这与当时高水平发展的金银器錾刻工艺有关。这种在钱币上錾刻的刻铜工艺,正是唐朝金银器辉煌发展的延伸。宋代刻花钱比较少见,及至明清普遍风行,当时的普通流通钱均有作刻花者。所以刻花钱是金银器的錾刻辉煌技术在钱币上的高超展示。

    笔者收藏古钱几十年,所见刻花钱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刻花钱,有精有粗;而唐宋之刻花钱虽时有所见,但大多刻工简单地划几下几何或线条形图案,并不精美。偶见有唐开元刻莲花纹者已为好者。

    笔者曾藏得一枚唐开元通宝背秘戏刻花钱。该钱四组秘戏图案刻工精美,上面女者肥硕,头形发饰完全唐式打扮,男者巾冠也为唐式,透着唐朝所追求的雍容华贵和肥美,加之包浆自然,当为唐朝当代刻花之精品。在十几年前,有藏友偶得宋朝崇宁通宝刻花钱,为同代刻,面背均刻花,特别是背面,芦荡飘飘,水波粼粼,飞雁、野鸭或游或飞,一幅宋朝秋水风光图跃然钱背,可以和宋朝之名画媲美。

    近日,笔者在一小摊上有幸购得一枚精美的开元通宝刻花钱(见图)。观其包浆自然,画面生动,四个方位刻了四个动态各异的童子,而且童子周围布满缠枝花,外沿饰以一周珠圈,这种图案明显为唐朝风格。四童子胖乎乎的,完全是唐朝崇尚的肥美;外面珠圈则完全像唐朝莲花瓦当的装饰法,整个缠枝花和童子的工艺又明显和唐朝金银器的工艺类同。再观包浆也是开门的水锈蓝色坑。所以我认为此枚钱为珍贵的唐朝刻花钱。在放大镜下图案栩栩如生,眼眉传神,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微雕之精品。

    观此开元通宝刻花钱,上面的童子像是佛教中的化身童子。《观世音授记经》中记载:“昔于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之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身童子,左名宝意,即观世音是,右名宝尚,即得大势是。”在浙江湖州有一座始建于唐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的湖州飞英塔。该塔曾遭焚毁后又重修,上面就有佛教中的化身童子穿行于缠枝花中的石雕图案。经过多年研究,我认为一般刻花钱的用途大致为婚礼撒帐、装饰佩戴、佛教供养所用。这种开元通宝背化身童子刻花钱,则很可能是唐代庙宇中佛教徒为供佛而特制。因为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钱中,便发现过玳瑁雕刻的开元通宝,当也是特制品。除了刻制供佛的钱外另有浇铸的品种,如五台山发现的宋朝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就是一例。此开元通宝背化身童子刻花钱的发现为研究唐代的精湛錾刻工艺和风俗文化、佛教文化等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证据。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钱币收藏证书盗用央行名义 武汉顾客起诉商场
下一篇:痴迷古币收藏20载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