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民间收藏潜力巨大

[日期:2010-12-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12-07 04:20:00 来源: 济南日报(济南)

一个清乾隆年间制造的粉彩镂空瓷瓶近日在伦敦被一名中国收藏家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走,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同时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民间收藏界巨大的购买力和对艺术收藏的热情。

在浙江横店举行的中国民间收藏文化创新论坛上,专家称,伴随着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热潮的兴起,中国民间收藏的力量日益崛起,不容小视。

“人们的惯常思维往往重政府收藏,轻民间收藏。事实上,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说,从历史上看,民间收藏对文物的保护和贡献甚至远远大于政府的收藏。以《富春山居图》为例,从1350年黄公望完成画作至今的660年间,前半部分《无用师卷》前400年都是在民间辗转收藏,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被清朝的“内府”收购。而后半卷《剩山图》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才由政府收藏。同样在中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清明上河图》前710年都被民间收藏,只有后面的190年才由政府收藏。

专家表示,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民间收藏蓬勃兴起,正确看待民间收藏的价值,并将其与官方的收藏有机结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对促进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据中国《收藏》杂志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逾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500多项,3000多万收藏者热衷此道。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15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全国每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约为18亿元人民币。 (张 乐)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建立收藏文化产业基地推动收藏产业健康发展
下一篇:收藏专家讨论:古玩的民藏之痛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