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鉴宝:民间收藏9成为赝品
●自创16字口诀:不怕买贵、只要买对、什么最贵、赝品最贵
●收藏有“3道”:道理、道德和渠道
●谈股票:跌宕起伏中忘掉自己的股票,等大盘高了再去看
●论楼市:走向不明,现在最好别动
●说黄金:有闲钱,投资贵金属稳妥
“穿越数百年的时光”后,“和珅”上周日出现在交行云南省分行主办的世博全纪录金条首发仪式上,但此次“和珅”是为昆明市民“荐宝”而非“鉴宝”。作为知名演员、主持人和收藏名家,“和珅”的扮演者王刚在收藏中经历很多可乐可叹的事,在投资股市时也曾被套牢好几年,对房价猛涨也有些看不懂。最终,王刚告诉昆明投资者,要构筑理财三道防线:股市是在第一道防线,楼市紧跟其后。收藏尤其是黄金收藏是重点防御品种,是第三道较可靠的防线,因为黄金鉴定简单、技术障碍小,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决定投资的多少。
睡的床都有180年历史
除演戏、主持节目,王刚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他的收藏情结始于48年前,十来岁时就跟父亲逛旧货市场的地摊,对老东西、旧玩意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真正的收藏之旅开始于2000年,对收藏的持续热爱和钻研让他具备了深厚的收藏底蕴,从而被北京电视台邀请主持《天下收藏》节目,奠定了其演艺界“最成功的收藏家”称号。
王刚说自己一直享受着收藏的乐趣。“古玩的收藏价值可以从真、精、新3个方面来看。古玩收藏非常考验眼力,首先要保证一定是真品;其次,收藏品要精美、精致;另外,收藏品要新,一件犹如新品般保存完整、外观美丽至极的藏品价值高。”
王刚对收藏鉴赏颇有研究,家里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宝贝”,他曾亲口证实,自己家里除了一张沙发之外全是古董,每天睡的床都有180年历史。他透露,前几年作为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的主持人曾和专家专门到北京、沈阳、兰州免费鉴定民间瓷器和书画作品,结果发现三地赝品比率高达95.9%,也就是说只有5%是真品。“这应该很有代表性了。有些藏品的主人有鉴定证书,但我认为不能迷信这些证书。”
王刚表示,过热的民间收藏市场也是产生赝品的重要原因。谈到收藏时,他向收藏爱好者赠送了一句16字口诀:不怕买贵、只要买对、什么最贵、赝品最贵。
错失千万梅瓶
至今扼腕
在现场,王刚告诉大家,玩古董的人很多都是外行,不少人都交过“学费”,不要以为好古董看起来都是脏兮兮的,实际上,很多好宝贝经历了很长历史,但看上去还像是新的一样。
说到这里,他回忆起自己的一次扼腕经历:“2008年的一天,我正在北京卫视主持《天下收藏》的节目,当日天津有场拍卖会,有一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来源可靠,我看过就知道是好东西。”
当时的起拍价是120万元人民币,由于还在节目录制途中,王刚就用手机遥控指挥天津的朋友帮助自己参拍。当朋友报出1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后,王刚尽管有些心疼,但知道此货值这个价钱,但没想到竞价还在攀升,自己却没有财力往上叫价,最终该藏品以598万元成交。“当时心理就很不平衡,可没想到的还在后面,”王刚回忆说:“今年6月2日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我在现场又见到这只瓶子,最终以3468万元成交,3年之内价值又翻了五六倍。那时我是捶胸顿足,就恨自己没钱啊!看来光有眼力还不够,要有财力作支撑才行。”
对于收藏之道,王刚认为有道理、道德和渠道3种。首先是道理,收藏、投资这里面有很多规律,如何识真辨假,需要学习实践;二是道德,不能坑人骗人;三是渠道,看这个东西从何种渠道而来。
2010年11月29日 10:29
来源: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