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丝路币话(13)狮舞乾坤(贾关法)

[日期:2010-11-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11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西域名城撒马尔罕,古时多产狮子,名曰“狮子城”。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后,中亚和西域的狮子也随之传入中原。当时称为“西域狮”。这种狮子浑身卷毛,外形漂亮,威武壮美。

    自汉以来,在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中,狮子作为贡品,象征友好情谊。据史载,公元87年,安息国王遣使向大汉王朝献狮。
随着狮子落户中原,狮子舞逐渐兴起。狮子舞,亦称狮舞、舞狮、戏狮,是模仿狮子形象动作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关于狮子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是始于东汉章帝年间(公元57-88)。当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送了一头金毛雄狮,使者扬言,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进贡,否则断绝邦交。为此,章帝先后选3人驯狮,均未成功。后因狮子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罪责,剥下狮皮,由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另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蒙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后来此事传出汉宫,百姓以为狮乃瑞兽,舞狮可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狮子舞遂开始流行。

    唐代,狮子舞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创新,宫廷内的“五方狮子舞”,与《太平乐》结合而乐舞一体,表演规模相当庞大:人们披起缀毛的假狮衣,装扮成五种不同颜色的雄狮,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另有二人牵绳,手持红拂往来逗弄狮子,周围有140人组成的乐舞队伴奏龟兹乐曲,高唱《太平乐》,情绪饱满,场面壮阔,生动地表现了宏伟壮丽的盛唐气象。唐玄宗常常亲自组织狮子舞会,并充当导演。据说,杨贵妃为了给皇上取乐,竟然也扭扭捏捏耍起狮子舞来。另据《乐府杂录》载,那些“戴红袜额、红画衣,执红拂子”的狮子郎,多由西域少数民族人扮演。白居易在《西凉伎》诗中,曾对狮子舞有过惟妙惟肖的描述:“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兵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

   

1995年发行的中国传统文化金银纪念币(第1组),其中便有“狮子舞”金银币,包括1盎司金币、1/10盎司金币和22克银币3种规格,图案相同:正面是长城,背面是我国传统狮子舞,上刻“狮子舞 公元190年始”字样。公元190年,即东汉献帝初平元年,正是汉末群雄纷起,三国肇始之时。币面左边为“狮子戏绣球”,由一英俊少年逗引;右边为“狮子踩球”,一幼狮在旁观看,憨态可掬。整个画面热烈奔放,洋溢着一片欢庆气氛。

    正如上述金银纪念所描绘的那样,现在我国流行的狮子舞,有“文狮”、“武狮”之分。“文狮”动作细腻诙谐,主要表现狮子的活泼及嬉戏神态,如抡球、戏球、舔毛、搔痒、打滚、洗耳、打瞌睡等,富有情趣性;“武狮”则重技巧和武功的运用,如跳跃、跌扑、攀高、踏球、走梅花桩等高难动作,表现狮子的勇猛威武。舞之精彩处,群情激昂,满场喝彩。狮子舞是我国广大城乡的民俗盛事,每逢元宵节或重大庆典活动,必以舞狮助兴,有驱邪避灾、兆庆吉祥之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厌胜钱中,以狮舞为图案不乏其例。有单狮、双狮;有方孔、圆孔、实心、缕孔等形制。戏狮人手持的“绣球”,常由几个钱形组成。据报载,宝鸡的一位收藏家,珍藏了一枚缕孔双狮踩绣球青铜大花钱,直径达5.9厘米,重29.8克。正、背图案相同,为雌雄两狮环绕嬉戏,各踩一方孔圆钱式绣球,以绶带相连。形象生动、缕刻精美,难得一见。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美景喜从窗中来
下一篇:12月中国邮政将增加发行两套正式邮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