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鉴宝大市场 喜怒众生相(组图)

[日期:2010-11-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11-13 19:12    杭州网

 
来自扬州的王先生是鉴宝大会的“熟脸”,“官窑”瓷瓶是他的得意收藏。

 
一位“围观”者等不及专家开口,索性拿起自己随身带的放大镜看起来。

 
民国时期的上海版《古文观止》,成为首个进入候选的藏品。

 
“围观”是参加鉴宝大会的乐趣。

杭州网讯 “战国铜鼎,祖传的,请专家给长长眼!”“电视上看看鉴宝蛮有意思,这下来现场瞧瞧”……今天是周末,由杭州网、西湖艺术博览会主办,0571全球浙商会、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鉴宝大会在和平国际会展中心热闹举行。

有国家文物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黄家祥,北京市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指定专家、瓷器鉴定专家黄秀纯等一些国家级大师坐镇,现场人气自然是旺的不得了。

青铜、瓷器、竹刻、纸币、经书、票证……各式各样的古玩藏品,让记者也跟着开了眼。

“熟脸”依旧孜孜不倦 这次差点把“厨房”都给搬来

“您这是把厨房都给搬来了吧?还是皇帝的‘御膳房’!”听专家这么一说,这位“献宝”老者憨厚一笑,继续使劲从塞满报纸的保鲜盒里往外掏一个瓷罐儿,口中喃喃到:官窑的,官窑的。

 定睛一看,记者乐了,这位大伯可是个“熟脸”。还记得也是在一个鉴宝大会上,这位来自扬州的王先生就以“超执着”、“超自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长枪短炮。

 “我这个可是值2千多万!”一样的自信,一样的数张“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开具的鉴定证书,一样的大小不一的保鲜盒,还有带着体温的翡翠项链。

扬州王先生自称从南京夫子庙开古玩店二十多年,痴迷收藏三十年,都是只买不卖,购进的500多件古玩全是真的,已经花去几百万家底。

虽然并不被肯定,但王先生似乎是一个磁场,在任何的鉴宝大会上,周围总能聚集一大批同样喜欢“这口儿”的人,大家一边小心翼翼帮他维护铺了一地的瓶瓶罐罐,一边津津有味地交流着或许不太专业的收藏知识。在他们看来,东西的真真假假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下页提示:七嘴八舌话宝瓶 专家口未开已经断真假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郭媛贞

 

 
扬州王先生向众人展示他的藏品。

 
参加鉴宝大会的藏友以上了年纪的居多。

如果这只青花瓷象耳瓶是真的,价值几个亿。

七嘴八舌话宝瓶 专家口未开已经断真假

除了拿藏品请专家鉴定,“围观”也是来鉴宝会的一大乐趣,要是再能适时地插上两句,那滋味儿也挺美。

一只青花瓷的大瓶子刚搬上桌,记者就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知道真假了。

“这叫青花瓷象耳瓶,全世界就一件儿,藏在大英博物馆了。”

“这个最初是用来放雨伞的,英国人上世纪40年代收走的。”

“这是元青花,咱们中国人当时还不认识呢。”

以善言辞著称的收藏界著名主持人维莲似乎也被众围观者“征服”了般连连点头,只加了一句开导的话,“虽然是假的,但是几千块钱从市场上收来的,留着欣赏也好。”

 几百件宝贝鉴定结束 进入候选不足十件

“老百姓的收藏,大部分都是地摊上淘来的,都想图便宜、捡漏,所以好东西极少。”鉴宝结束后,黄家祥告诉记者,一天看了几百件宝贝,看着还可以的不足十件。

专家们介绍,好的东西基本都在拍卖会上,但都极贵。普通百姓搞收藏图个兴趣,下大单前要谨慎考虑。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郭媛贞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文物专家教你鉴宝秘诀
下一篇:收藏家热议“亿元时代” 批中国拍卖赝品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