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私人博物馆:谁来保护 如何开发“私博”?

[日期:2010-07-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藏家心路历程:由喜欢到责任

    收藏做到私人博物馆这个级别,就天然拥有了很多文化、社会的责任。

    五岳散人是著名的媒体评论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小习武,收藏了很多古代兵器,包括戚继光抗倭时代制作的“戚家刀”。无论国内外游历,五岳散人都喜欢参观当地博物馆。看得越多,让他越感叹:“在英国、法国等国家,逛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在博物馆里参观、学习,享受着文物、展品带给他们的欢愉。”在国外的博物馆里,他经常听到参观者问讲解员的问题是:“这是哪个文明时代的物品呢?”但在国内的博物馆里,参观者却常常讨论,这物件值多少钱!

    “实际上,收藏往往是苦行僧,文化这东西本来就是寂寞的。现在社会注重奢侈的生活导向,这对我没有诱惑力。”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深有同感。很多私人藏家收藏的最初动因都是喜欢,然后就会萌生一种不忍好东西流失、抢救文化的责任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树同是刘文彩庄园内著名雕塑“收租院”的主创,因为工作关系,上世纪60年代就接触到大量的民俗文物,比如皮影、雕花床、庙牌等。因为担心这些被汹涌的政治运动毁掉,他一有机会就收购、收集,积累到现在已经有皮影近20万件,雕花床数百个,还专门捐出几万件给中国美术学院做了一个皮影博物馆。皮影馆展出的皮影多为明清时代的老皮影,来自于陕西、甘肃、河南、河北等地,刻工精美,造型奇特,内容以古典名著的场景为主,《大破诛仙阵》《刘姥姥进大观园》《凤仪亭》等出自《封神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在这里,人们可以感悟中国人的神思妙想,欣赏中国人的鬼斧神工……现在这些珍贵的皮影成了价值无法估量的教材和文化遗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圆明园汉白玉石雕构件遭窃 保安勾结盗窃
下一篇:三问紫砂壶 "紫砂门"风波引来藏市一片哗然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