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引发欧洲"厨房革命" 德化白瓷:骄傲的"中国白"

[日期:2010-07-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外国人叫响的“中国白”

    对于海南的藏家而言,德化白瓷并不鲜见。

    尤其是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大量德化白瓷粉盒,其中盒盖上的模印花纹多达20多种,荷花、牡丹、菊瓣……线条流畅,简洁精致。

    也正是因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广泛外销,德化白瓷深合外国人的审美喜好,并因此赢得了“中国白”的美誉。“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据了解,德化窑位于福建省中部的德化县,唐宋时开始烧制青白瓷,明代中叶开始烧制胎釉都晶莹温润的白瓷器,其胎质致密,俗称“糯米胎”,其釉剔透光滑,白中微泛黄,俗称“猪油白”或“象牙白”。

    关于德化白瓷器正式见诸史册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

    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的明代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提及:白瓷“凡白土日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史料记载,德化窑自宋元时起,就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瓷为媒,漂洋过海,把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东南亚,精美实用的德化瓷改变了当地“多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的生活习俗;在欧洲,德化瓷引发了当地的“厨房革命”,所生产的啤酒杯、碗等,堂而皇之替代了原有的金银厨具,甚至引发了当地仿制德化瓷的热潮;在非洲,基尔瓦岛的大清真寺遗址、苏丹墓地都出土过德化窑瓷,有些还被寺院镶嵌在庙宇建筑或墓柱上作装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燕京八绝"的艰难传承:创汇主力成抢救对象
下一篇:七旬翁寻得古碑200方 用碑拓传播历史文化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