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李鬼假冒 更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盗版”更令这些行业雪上加霜。
“我做一个雕漆小壶,料工费了几千元,有些商贩拿树脂倒模一翻,一个几十块钱,卖得不知道有多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苦笑说。他的工作室墙上贴有各个作品的工序表,一扇“五岳屏风”,进度栏里只上漆一项后面就跟了31个“正”字,一笔代表上一次漆,“一件雕漆作品,通常要上到160遍的漆。和李鬼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我现在只接不容易被仿的大件,小件不敢做了。”
让宋世义耿耿于怀的是,总遇到有人假意来做学徒,浑水摸鱼几天就打道回府,之后却打出“XXX徒弟”的名号,甚至直接伪造作品“经过XXX指导”后卖高价。他还发现一些粗制滥造的玉雕,“后面糊着水泥,里面填些烂料,小玉佛都是粘上去的,竟然说是我的作品,最荒唐的是还有专家给出鉴定证明,真是一点道德操守都没有!”
求生
- 成立大师工作室
- 重设专职“造办处”
2009年初,我国文化部提出对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思路,这不仅是非遗保护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也是非遗保护与当代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重要策略。而生产性保护的具体做法,“八绝”还在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