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燕京八绝"的艰难传承:创汇主力成抢救对象

[日期:2010-07-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 用料很考究 成品价格高

    比起用一张纸、一团面粉就能开工的某些民间传统技艺,“燕京八绝”为了体现皇家的尊贵气派,用料十分考究,成本远非一般民间技艺可比,成品的售价自然不菲。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玉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世义手上托着一块巴掌大的玉雕,其原料购入价18万元,“这还是去年的行情,今年没有20万元拿不下来。原料价格的飞涨,市场混乱,许多玉石被过度炒作,大大超过了本身的价值。一块鸡蛋大的白玉小籽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二块钱就能买到,现在同质量的最高能涨到2万至3万元,20年中翻了数千倍,制成成品的价格能不高吗?”

    有些珍稀原料则“有钱难寻”。这方面受限最大的莫过于牙雕,由于国际上一度封杀象牙贸易,我国也曾禁止象牙进口,导致牙雕行业原料奇缺,象牙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几近停止。北京牙雕厂靠着库存“吃老本”,20年没敢招学徒。用料比较费的花卉技艺也被长期搁置,每年只能出产十几件成品。去年经政府牵头,牙雕厂20年来首次从南非进了一批象牙料,产量才上升至一年200多件。但一件小型牙雕的售价少则十几万元,大型整支的牙雕作品都在百万元以上,普通百姓难以购买鉴赏。

  - 制作费工时 销路并不好  

    作为“皇家技艺”,其工艺的核心价值是手工,这也意味着费时费工。

    “手工这东西,靠得是工匠手上的感觉,机器流水线上下来的没法和它比。”康玉生一直这么坚信,虽然他也承认,一条5×8尺的毯子,机织一个钟头不到就出来了。但同样大小的宫毯,“一尺却有14400个栓头,这意味着织一尺,工人就得重复一个动作14400次,若只有一个工人出工,得织上一年才能完成。如果是用上金线的盘金毯,还要正反两面开绣,时间则更长,手感会更好。机织毯超不出15种颜色,造型简单乏味。而宫毯,只要你颜色染得出来,图案想得出来,我就织得出来!”

    这项繁杂的工程,不仅管理、生产难度大,出活慢也带来资金周转的问题。当然,一张机制毯如果市场价200元,同尺寸的手工毯就要卖两三千元。“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问题是你得先让人家熬得过不开张的三年啊。”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主席赵书一语中的。

    目前“八绝”的主要市场是收藏和高档礼品,即使是收藏,大多数藏家是抱着投资的心态而去,因此很难形成健康的市场。高投入和窄销路的不对等,使得艺术品生存面临另一个选择:到底是出商品还是出精品?

    花丝镶嵌大师程淑美指着茶几上一个没有手,身上还带着铅笔稿的泥塑说,“你看那尊五显财神,三年前我就设计完了,结果连个泥胎都没来得及做好就搁着摆到现在。这件作品我改了五稿,做出来一定是件精品。”

    可她实在没有时间,今年有家企业跟她定了300件招财虎,到现在她只做了50件。“这种批量生产谈不上精品,都是用铜料,我们只能尽量粗粮细作,要说花丝镶嵌,还是得看金银的工艺啊。”她显得颇为无奈。

    生产成本高,欣赏的人少,拿不到订单,现在高级宫毯基本上是“织一件赔一件”,于是地毯五厂的生产重心不得不转移到机织的航空地毯,并出租公司房产。副厂长秦溯说,目前航空地毯的年产量有几万尺,销售量达到几千万元,而高级宫毯每年满打满算只能织32尺,加上普通宫毯的年销量也不过100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圆明园文物修复没争议不正常 定石膏配补法
下一篇:引发欧洲"厨房革命" 德化白瓷:骄傲的"中国白"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