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2009年9月25日改称“南澳一号”。它是一艘明朝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南澳一号’沉船海域‘三点金’区域应有不少古沉船,很有必要进一步摸清水下文物的基本情况。”南澳海防博物馆馆长黄迎涛介绍,南澳海域此前已出水了多个朝代的瓷器。渔民在海上拖网作业也不时从海中捞出盘碗罐子一类的东西。
“南澳一号”水下考古还在继续。在发掘中,多个谜团能否揭开值得期待。
———— 谜 团 ————
谜团一:南澳海域为何吞噬如此多的船舶?
土生土长的黄迎涛对岛上的地理非常熟悉。他说,南澳海域实际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历史上就有“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的记载。此外,从宋代到明万历年间,南澳都是自由岛,是海运货物的重要集散地,也是过往船舶的补给基地。正因为此,这条繁忙的航路上,极有可能沉没了不少商船。
从中国东南沿海一路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陶瓷为最重要交易商品,方圆130多平方公里的南澳岛,恰好扼其咽喉。从发现“南澳一号”的“三点金”(民间对南澳岛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的俗称)海面北望,南澳岛77公里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弯曲系数高达0.714。这里礁石密布,尤其是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的暗礁防不胜防,使这片海域成为海难事故的高发地带。这使得整个海岛远望起来,既像一片风中辗转零落的枫叶,又如末代王朝无意间扯落的一幅裙角,孤独地漂浮于汪洋之中。
谜团二:挖掘中会不会发现新宝物?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大批长期埋藏于淤泥之下的文物得以出水。目前古沉船已发现有约6个舱位,现在基本清理完毕的是一、二号舱的文物。随着发掘进一步深入,埋藏更深的瓷器腐蚀程度轻,品相可能更好。
有专家认为,从航海角度讲,目前“南澳一号”发掘的瓷器很有可能只是“压舱”用的,非常有可能在后期发掘出档次和质量都非常高的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