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羽毛球博物馆筹建 珍品"古董"都可以无条件捐出

[日期:2010-05-13] 来源:  作者: [字体: ]
 

    羽球主题餐厅红酒馆

    照片数尽半世纪沧桑

    “从小就爱上羽毛球,算是个狂热的球迷吧。”wine&b羽毛球主题餐厅的创始人潘永雄这样定位自己。构思了多年,改造了大半年,本身作为建筑师与成功商人的潘永雄去年实现梦想,打造了一个以羽毛球为主题的红酒馆,餐厅的墙上挂满了数以百计跟羽毛球有关的珍贵历史照片,其年代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简直是一部中国羽毛球崛起史。

    除了羽毛球这一主题,潘永雄给餐厅注入了葡萄酒元素,餐厅中间的酒廊摆满了红酒,生性浪漫的他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诠释自己将红酒和羽毛球融为一体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我经常到国外看中国队比赛,曾听说了一个羽毛球诞生的传说,那就是100多年前的英国官兵,喝完红酒后把瓶塞插上羽毛,用木板来对打。我在构思这个羽毛球餐厅的时候就想到,红酒配搭羽毛球,挺有意思的。”

    陈列馆内所展示的历史照片均为黑白颜色,对于每一张的历史背景,潘永雄都如数家珍。在这些老照片里,有周恩来总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队与印尼队的友谊赛后与两队的合影,贺龙元帅与梁小牧等中国老一代女将的留影,也有邓小平为载誉归来的侯加昌与汤仙虎颁奖的盛大场面……

    除了老一辈的历史图片,陈列馆里还有大量中国羽毛球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全面走向辉煌的精彩瞬间,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去年来到这里参观后大赞潘永雄的创意,而到过这里参观的不乏中国队的新旧主力数十人,大家都兴奋地分别从各个时期的照片中找到自己。除了中国队的照片之外,潘永雄的收藏范围还扩展到了马来西亚、丹麦、印尼等羽坛劲旅。

    只要聊起这些羽毛球照片,潘永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视之为珍宝,但为了羽毛球博物馆也只有割爱了,“毕竟珍藏了那么多年,太有感情了。我真是不知道要捐哪些,都让我很不舍。我只能说,如果广州羽毛球事业需要,无论是照片还是物品,我都愿捐出来。”

    本土企业大力支持

    记录羽球50年巨变

    在广州羽协专用征集邮箱所收到的邮件中,记者发现了一封来自广州本土品牌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的邮件,附件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木制球拍制作过程的珍贵历史图片,该公司董事、总经理侯元昂表示,如果广州羽协在筹建博物馆期间有任何需要,双鱼愿意无条件提供全部收藏的史料。

    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国内的羽毛球拍著名品牌主要有北京的熊猫牌、上海的航空牌以及广州的红羽牌。红羽牌出自当年的红棉球拍社,后来被合并到双鱼公司。双鱼公司技术开发中心的张明柏师傅从事羽毛球制作接近半个世纪,其父辈也是球拍制作的老行家,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球拍的制作与演变过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球拍制作还是以手工作坊为主,从裁出木条到制作成拍,大概要20多天吧。”在以牛筋和羊肠作为球线原料的年代,回南天是厂家最发愁的时候,“那些牛筋和羊肠最容易受潮和发毛,而且长度也会增加,整个球网就软下来,必须重新拉线。”

    张明柏师傅回忆,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只羽毛球拍是十分了不起的事,因为在人均工资30多元的时候,一只红羽球拍就要两三元。张师傅告诉记者,直到今天,双鱼集团依然持有红羽牌的商标权,很多老广州依然对这个品牌念念不忘。而双鱼公司董事、总经理侯元昂则表示:“可能广州市民更熟悉的是双鱼的乒乓球运动用品,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生产羽毛球拍,后来还推出羽毛球。如果广州羽协需要,双鱼公司愿意把珍藏的史料捐赠或借出,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参观者更详细地了解羽毛球器材今昔的演变过程。”(记者 陈伟胜 杨敏)



上一页 [1] [2] [3]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翡翠涨声响起来 "传世翡翠"为自己为下一代珍藏
下一篇:北京集邮信息二则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