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收藏家老姜好眼力

[日期:2010-04-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姜时时把玩他的收藏

  N栏目主持陈燕燕毛朝青

  午后,摆一副海南黄花黎棋谱,品一杯香茗,抚弄温润的和田玉棋子,闻一闻浓郁的沉香气,61岁的老姜神朗气清。十多年来,他以收藏精品为乐,在福州百来平方米的家中,堆满了蒙尘的和田玉、沉香、海黄。这些宝贝看似不起眼,究竟值多少钱?老姜得意地笑了,“有好几件孤品,肯定是无价之宝,连国家博物馆都没有”。

  “这是世上仅有的”,老姜随手一指,摆在客厅角落的一张咖色供案,长1.7米,高1.53米,宽0.64米,走近时,可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

  他说,号称“中国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生前曾抱憾,没见识过海黄供案,而这张供案就是海黄雕成的,形状像青铜鼎,是清代的奢侈品,厚实的案面是整块的海黄板大料,可惜其中1/3的案面有拼接的痕迹,“即使有缺憾,它仍是无价宝”。类似的藏品,老姜还有不少,他信手一指,“床榻下、餐厅里、阳台上,多得数不过来”。

  更让老姜乐道的是,“仙游坝下的海黄玩家,许多是我一手带起来的”,老姜说,他曾在美国呆过几年,参观欧美博物馆时,见识了不少精品,震惊之余,他暗自下了决心,“玉器古玩本是中国人的宝贝,不能只沦为外国人的摆设。”回国后,他辗转河南等地,收藏玉器古玩。1997年,他到仙游坝下给玉器配制底座,意外发现在海南当过木工的村民带回一大批海黄木料,“一斤才6元多,家具原料也不过20多元一斤”,老姜掏空了口袋,把工资全换成了海黄,还鼓励当地人继续去海南淘原料。六七年过去,老姜积攒了大量上等的海黄原料,甚至堆到了自己的床前,他开始动手设计图样,请上等的木工雕刻,成就了不少精品,当年被贱卖的木料,如今早已身价百倍,去海南淘木料、办工厂的坝下村民也成了亿万富翁。

  到了晚年,老姜的眼光更刁了,收藏玉器古玩只挑精品,海黄摆件大多不经过打磨,暗沉中透着天生的华贵,闲暇之余,他邀三五好友一同把玩,倒也悠游自在。 (本文来源:海峡都市报 )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名人效应引发连环画收藏热 拍场风向回暖
下一篇:从欧洲古瓷看中国瓷器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