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将一句世代传承的吉祥语,融入一个产品,让爱挑剔的收藏者喜欢它,并非一件易事,但中国金币总公司却用铁铮铮的事实加以证明,做出回应,在年终愈演愈烈的贺岁藏品市场上一路登顶,傲视群雄。这个事实就是“恭喜发财”金银铤的成功问世,它不仅将中国古代瑰宝重现世间,再放异彩,更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挥到了极致。

金银铤这一具有独特吉祥外形的“中国古代金银币”,是中国古代的硬通货,它既有货币的价值,又是记录当时社会经济情况和社会进步的最直接的历史见证,由于其形制优美、手感良好、携带方便、利于储藏、容易计数等优点,就被国家储备和民间窖藏,成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古代“金银铤”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其文化价值意蕴深远,魅力无穷。2008年,中国古代通货文化系列--金银铤横空出世,翻开了中国现代金银铤的崭新一页。2010年,中国金币总公司再续新篇,虎年金银铤闪亮登场。我们认为,虎年金银铤系列中的“恭喜发财”金银铤特别值得关注。
“恭喜发财”一语最早出记载中国风俗的书中,但其四字的雏形在先秦时就有。近乎“恭喜发财”的词句,如《论语》诠释:“恭,近于礼;喜,犹福也。”,到了近代,语言通俗就成了“恭喜发财”,朗朗上口,平易近人。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有着十分久远的文化内涵。用古代的钱币外形诠释同样古老富贵吉祥的祝福话语,这不仅是弘扬,是传承,也是一种创新,创新在于用新的艺术语言再现了久远的中华文化风采,并用永恒的金银加以永久铭记。

“恭喜发财”是人际喜庆交往中尤其是新春拜年时最常说的一句话。用这句话做为金银铤的主题,可谓占尽喜庆天地,但如何做出彩来,这款金银铤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主题图案围绕藏品主题精心取材,两串古钱分居在铤面的上下两端,展示着金银铤的财气。蚕头燕尾的篆书“恭喜发财”四字主题,自下而下挥映在铤面上喜笑颜开,字体匀称端庄,张放自如,在向收藏者送上深深祝福的同时,更以自身的魅力向人们讲述中国文字的风格,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的民族文化。
与此同时,与主题相映衬的背景图饰可谓紧紧跟上,契合有度,直观印象与含蓄自然的寓意空间两种表现手法兼收并蓄。背景中的摇钱宝树枝叶肥硕婆娑,枝头圆钱累累,个体刻画下古钱外圆内方,尽显“五铢思想”,集体表现下元宝成串叠加,尽释“元宝内涵”。下方聚宝盆厚重端庄,张臂纳财,整体表现出“摇钱树,聚宝盆,日落黄金夜装银。”祈财纳福的吉祥观念。不仅如此,在图案的上方及下部的两侧,又分别装饰了生机盎然、姿态优美、伸展自然的太阳花,表明摇钱宝树是长生树,谁拥有它,就会消灾解0难,富贵长命,财源不断,子孙昌盛。整个图案景为字衬,字为景呼,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精髓合一,寓意深远、既有着对财富的渴望,又包含着对别人深深的祝福。
与背面图案的转承衔接中,“恭喜发财”金银铤的正面装饰图案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惯用手法,其传统纹饰彰显出它浓郁的民族韵味和历史传承,再配以传统吉祥卷连花草纹,尽显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之感,将华夏祖先们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的心路历程尽赋予图饰之中。其均衡与对称的构图手法,不仅丰富了铤面的装饰效果,又自然地将人们的视野吸引到中心中国金币总公司形象标识上,在顶部“中国金币”以及公元年号的呼应下,金银铤发行的权威性一览无遗,而下部纪重、纪量等元素地镌,更体现了“恭喜发财”金银铤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将价值体现做到不露凿迹,堪称“恭喜发财”金银铤的独创之处。“恭喜发财”吉祥语从中反映出的是中华久远的文化,民族风俗的积淀。
当我们将“恭喜发财”金银铤捧在手中细细品味,当我们将现代铭记与传统装饰图案、将金银铤的外形与现代造币工艺联系起来看,会深深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易,是我们有如此深厚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基础供我们撷取创作素材;难,是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文化,去粗存精,创作出既能反映中华久远的文化内涵,又能满足现代人群精神需求和收藏需要,对于后者,“恭喜发财”金银铤可作为一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