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视
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就在梁平木板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006年,作为传承人的他带着按传统工艺制作的梁平木板年画,参加在西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国木板年画联展,在会上,线条缜密繁复、色彩丰富浓艳,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的梁平木板年画受到了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生的高度赞扬。从那以后,徐家辉经常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的交流与展览活动,2008年还参加奥组委举办的中国故事“重庆祥云小屋”文化艺术展。记者采访得知,本月中旬,徐家辉还将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展览。
“申遗”的成功以及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回顾,给濒临失传的梁平木板年画带来了生机,梁平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梁平木板年画工艺的保护与传承,2008年,梁平县专门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去年初,政府又投入专项资金完善了梁平木版年画展演作坊;同时,在新落成的文化旅游一条街,为徐家辉提供了一间免租5年的门市,专门销售传统的梁平木板年画,“连5万元的装修费都是政府出的。”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时娅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政府的重视,梁平木板年画的“生态环境”比十年前徐家辉单打独斗时改善了许多。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梁平木板年画的经济效益却不尽人意。
曲高和寡
年画遭遇市场壁垒
曾经作为民间工艺品的梁平木板年画,由于生产规模小、制作工艺复杂,如今已成为成本昂贵的手工产品,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而使其面临市场的尴尬。
在采访中,徐家辉反复叨念着一句话:“要是再不能赚钱,我可能也坚持不了几年了。”话语间充满了无奈与矛盾。前年,他将在广东打工的侄儿徐小丰叫回来学习制作年画,如今,25岁的小丰已基本能独立完成年画的印制。徐家辉的女儿也在外打工,徐家辉说今年也不准备让她出去了,要他跟着自己学习年画的制作。徐家辉还有一个儿子在镇上读初中,老徐一方面希望儿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别像我这样文化低”;一方面又说:“要是读不出来,就跟我做年画。”而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做一些成本较低的产品开拓市场时,徐家辉说,“我不会这样干的,因为不按老办法搞,就不是正宗的梁平木板年画了。”
由于年画的销售不理想,徐家辉一直没有能力给徐小丰开工资。记者和小丰聊起此事,小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做这个,我也要把它学到手。“暂时没得工资也无所谓,我现在反正都不啷个用钱。”老徐在一旁听了没有说话,等小丰到另外一间屋里去取东西时,徐家辉说,“要过年了,我啷个都要给他发点过年钱的。”这话仿佛是对记者在说,却又更像在自言自语。
1月20日下午,天空中飘洒着雪雨,乡间小路上难见行人的踪影。记者来到了梁平县屏锦镇芋禾村二组一老式农家宅院,这是梁平木板年画第六代传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板年画传承人徐家辉的家,同时也是他用传统的工艺制作梁平木板年画的作坊。
曲尺型的平房共有六间,徐家辉的侄儿徐小丰正在堂屋里印制年画,不大的房间显得局促而凌乱,徐家辉只好与记者坐在堂屋的门口交谈。徐家辉叫徐小丰泡一杯茶来,小丰说,没有茶叶了,端来了一大杯开水。
徐家辉说:“这是去年贴的,一点没褪色,按老方法做就是不一样。”(来源:重庆晨报 李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