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坐标之三:宋代盛世
马未都讲说,唐代过后是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赵匡胤一上来也是心虚的,就想着怎么办呢?要请高人。于是他找了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他说君弱臣强,那就要强干弱枝。为什么乱?皇帝的权利小,臣子的权利大。因此要实现中央集权。直到今天,国家13亿多人,能够蓬勃发展,社会安定,就有赖于宋代开始施行的中央集权。”
“北宋的后期,我们一般会误认为历史上政治强大一定进入盛世,政治不强大就一定不是盛世。其实不是这样,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未必强大,但是老百姓生活非常富足,典型就是徽宗时期。宋徽宗没有什么能力,但是有非常好的艺术天赋,写了一笔瘦金体,但是治理不了国家,最后死在东北。”马未都说道。
●文明的坐标之四:明代盛世
“再有一个盛世,就是明代的晚期。从‘嘉靖’到‘万历’的将近一个世纪,是过去书上说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时期。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今天能看到明代大量的工艺品,表明当时社会的富足状态。
“我有一个碗,在观复博物馆里展览,非常的精细。碗上面有五个字:永享太平村。”马未都说道,文字永远是世俗对这个社会的表达,而且非常的准确能反映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风貌。“永享太平村什么意思?要永远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我老说文物的态势是一个政治的态势,这个时代的特征深深的烙在这一代人心中。”
正是历史上的盛世,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而每一次社会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同高度的文明坐标。
背景链接:观复博物馆简介
观复博物馆是内地第一家经由政府注册成立的私立博物馆。“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1997年1月18日正式开馆,马未都任馆长。观复博物馆为公益性独立法人,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实行理事会制。2004年博物馆扩建后,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等展馆。
2002年马未都创办观复博物馆的地方馆———杭州馆,这也是全国首家博物馆设立分馆,为今后的博物馆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2005年,马未都创办了观复博物馆第二家地方馆———厦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