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蓝田出土“中华第一砖” 疑似我国最早的“砖”

[日期:2010-01-29]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年01月29日 10:38:32  来源:华商报

    房子前后有两个门

    邵晶说,当时人类在选择居住环境时,往往要近水、背风、向阳,此遗址就是这样:北靠骊山,南有灞河,朝向太阳。

    考古专家仅发现了两处房址,均为地面式建筑,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因遗存中有彩陶,也曾称彩陶文化)。

    考古专家已发掘了一处房址,呈长方形,房基已遭严重破坏,仅保留墙槽部分。在南北两墙上发现了对称的门道,这样的房子缘何有两个门,颇让人不解。另外一处房址则尚未完全发掘。

    种子仓库上下两层

    发掘现场一个灰坑内,还套着一个灰坑。“这是子母坑,为两坑相套的结构,上下两坑均呈圆形袋状。”在下坑的底部填土中,发现含有大量熘渣、烧土块和草木灰,上面还残存着植物种子遗存。

    据推测,子母坑是种子仓库,草木灰等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作用,而下坑深达4米,当时极有可能已有梯子。

    首饰用了“蓝田玉”

    新街遗址位于蓝田境内,而蓝田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据蓝田县政府网站介绍,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秦始皇曾用蓝田玉做玉玺,但保存至今的古代蓝田玉实物却非常少见。

    此次该遗址出土了近50件玉器,还有部分玉制首饰,如此集中的玉器,这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尚属首例,而且材质与蓝田玉一样,这为蓝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以此推断,蓝田玉的使用历史至少有5000多年。

    未解之谜

    缘何隐藏肢解“少年”

    在一个深约2.3米的灰坑内,底径有2.2米,上面的口径有1.8米,在坑内底部竟埋着3具十四五岁的少年的骨架。而令人吃惊的是,3具骨架显示均遭到了肢解,其中一块尾椎被骨锥刺穿,骨锥至今仍保留在上面。在坑底还铺有黄土,还发现少量粮食颗粒。

    据专家推测,以前人类用“血牲”来祭祀,这个坑内还有粮食,可能为祭祀坑,可能是聚落里的人将外族的少年杀死后,用来祭祀。

    人熊鸟陶塑做什么用

    在出土的文物中,几件特别的陶塑十分引人注目,分别为人形、狗熊的造型,还有鸟的造型,形态逼真,造型生动。

    这些陶塑是做什么用的,目前还不清楚。

    遗址缘何仅存几百年

    该遗址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存在有几百年,之后就被废弃,发掘出来的物品多为当时人类活动的遗物。如此的居住群缘何会废弃,史前先民们为何会逃离此处?

    专家推测,可能因为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使得该地无法居住,人类不得不搬迁。但到底是何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

    遗址是否为中心城市

    专家还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目纹彩陶盆,上面有“眼睛”的图像,这在仰韶文化晚期十分少见。

    四足鼎的出现让人吃惊,这也是首次出现在这类遗址中。“四足鼎”虽已残缺,但看起来依然精美。“四足”如同现在的猪蹄,均朝向前,如同在往前走路。

    据专家分析,这两件器物都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具,很可能已具有“礼器”性质,由此推断该遗址极有可能为“中心城市”,地位非同一般。(记者 周艳涛)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台北故宫典藏数十件清代多宝格 犹如紫禁城缩影
下一篇:织绣品国内拍场逐渐被看好 收藏应注意四个点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