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收集邮票或其他邮品,一个人都要知道这物件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故事;于是学习或知识积累便发生了。事实上,集邮活动能够提高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保护历史的物理性质。
美国政府和人民始终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这一事实可以从1942年7月7日美邮政发行的纪念中国抗日五周年邮票得以证实。这张5分邮票印有林肯和孙中山头像,并配套发行了印有当年抗战领袖蒋介石像的极限首日封。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逐步腐败,惹得民不聊生,国家经济最后崩溃。1948、1949两年发行的邮票便是见证。当时的邮票面值涨到百万、千万元数量级后,政府做了币值改革,发行金圆券。于是加盖,从分、角、元开始。很快,金圆券贬值,几个月内,邮票面值又回到了百万元。
清末在西藏流通的蟠龙邮票加盖西藏贴用,证明了清朝对西藏地方政府的管辖。而后来西藏自行印制和流通的单色雪山狮子印鉴版邮票也证明了民国时期西藏的自治程度;邮票上使用英文Tibet和没有汉字也反映了英印势力的渗透。
我还存有一封家书,发自北京市邮政局中关村83支局。有意义的是邮戳上的日期时间,1989年6月3日20时。据后来的许多报道,那时间解放军已开枪,北京市已瘫痪。可是,当时位于北京大学地界的这个83支局还在工作。
19世纪末叶,清朝政府的软弱和无能在对租借邮政的控制上反映得很充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均在中国局部地区使用本国邮票。更有甚者,义和团时期,英国人抢了中国邮局,在占领区的铁道线上使用加盖B.R.A.的蟠龙票做邮资欠费凭证供军队使用。本人存有一个1901年的实寄封便是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