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 信息来源: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博物馆研究人员在对十三敖包镇双龙村出土的窖藏古铜钱整理后分析,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经济贸易往来密切,辽代除以物物交换满足需求外,在钱币使用上继续沿用了中原地区前几个朝代的钱币,同时更多使用了邻国北宋的钱币。
经整理,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双龙村出土的窖藏古铜钱共有38000枚,重量为143公斤,钱币下限最晚的是北宋徽宗大观年间所铸的大观通宝和辽代天祚帝天庆年间所铸的天庆元宝,窖藏出土地南沟屯是一个辽代大型聚落遗址,据此推断,这一窖藏铜钱是辽天祚帝天庆年以后,辽金战乱时所藏的钱币。这批钱币最早的是秦代的半两,钱币中还有两汉、南北朝、隋朝的五铢和常平铢钱,有唐朝、五代时期、北宋和辽代钱币。但在数量上是以北宋钱居多,约占窖藏总钱币数的70%多,唐代钱次之,约占窖藏总钱币的20%多,辽代钱总数为40枚,占窖藏总钱币数的千分之一。但研究人员认为,在巴林左旗发现如此多的辽代钱币实属罕见。
据介绍,这一古钱币窖藏是今年5月24日在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双龙村南沟屯一村民院中被发现的。这次发现的钱币窖藏埋藏的铜钱数量可观,是巴林左旗近几十年来首次发现。巴林左旗文博部门在把窖藏古钱币及时入库后,组织人员对这批钱币作了进一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