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慈禧后人的另类收藏 价值百万收藏品想捐没人要

[日期:2009-12-02]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字体: ]
 

    收藏颐和园门票难度大

    颐和园是北京最早对外开放的皇家园林,有四个园中园,此外有好几个大门,历史上各大门门票都不统一,此外针对不同游客,门票种类也不一样。

    1924年开园时,颐和园门票价格为大洋1.4元,可买两袋面(90多市斤),在1949年前,门票最低价格为1元,学生优惠票为0.4元,普通游客的淡季半价票为0.6元。1951年,颐和园重新开放,门票价格大幅度下降,为500元(相当于5分钱)和1000元(相当于1角钱)两种。

    不同时期的门票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方式,解放前门票为三联,游客买票后,一联卖票处保留,一联收票处保留,一联游人保留,游人离园时,必须出具自己的一联,和另两联对上之后才可离开。

    抗战期间,颐和园内驻扎了日本军队,公园照样开放,日方也派了个园长,与中方园长共同管理,门票为中日双文。

    “解放前门票的票面很大,纸张差,但印刷精美。”那根正表示,当时纸张贵,所以老员工利用废票背面当记事本,这让许多珍品得以保存。相比之下,文革前后颐和园门票种类最少,版式近20年没改变。

    为收藏投入巨大

    为收藏门票,那先生付出颇大,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拜访老员工,他们往往保留着一些老门票,“每次去不能空手,多少要给人带点礼物”,这其中的花销,那根正自己也说不清楚;第二,改革开放后,颐和园门票出版频率加快,平均几个月换一次门票,加上各种请柬、活动赠票等,收藏这些新票,只能花钱买。从事颐和园门票收藏,那根正只买不卖,至于收藏数量比较多的品种,都是免费赠送。“我还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在那根正看来,收藏就是热爱,不应以盈利为目的。

    想捐票谱无人理睬

    几年前,那根正通过媒体表达要捐出门票收藏的愿望,但颐和园方面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当年他从垃圾堆捡门票时,曾经向领导反映,得到的答复是:“门票就是张破纸,没什么保留价值。”

    那根正的藏品,很多是从垃圾堆中捡回来的,让他担心的是,他收藏的这套完整的颐和园票谱,仍无法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最终还会被扔进垃圾箱。“我希望颐和园能搞一个正式的交接仪式,那样,我也好放心地捐出去。”那根正再次表达了他的愿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我国将推出首套"圣诞"主题彩票 面值10元图
下一篇:10元工艺品充故宫文物 老太轻信险被骗10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