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慈禧后人的另类收藏 价值百万收藏品想捐没人要

[日期:2009-12-02]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字体: ]
 

    慈禧后人的另类收藏

    那根正本名叶赫那拉·根正,慈禧的内侄曾孙(其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胞弟),因《我知道的慈禧太后》、《我知道的隆裕太后》两部著作而为人们所熟知。此外,那先生还是满汉双文书法家、收藏家。

    那根正“文革”期间在内蒙建设兵团插队,回城后干了半年搬运工,以后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后调入颐和园。

    1992年颐和园集中清理旧档案,据有关规定,各单位50年以上作废的老档案需清除,在清除过程中,那根正看到一张1924年的老门票被扔掉,它是开园的第一张门票,那根正觉得很可惜,就保留了下来,从此开始收藏颐和园门票。

    国内唯一收集齐全的颐和园票谱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那根正已收集上千个品种、几万枚颐和园门票,其中近百种是孤品,这些收藏组成了目前存世唯一齐全的颐和园票谱,曾有收藏家向那根正求购,表示“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但那根正不肯卖出。由于从未卖出过一张藏品,票谱价值如何,那根正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通过间接渠道反映其价值。

    以“文革”期间的一枚门票为例,1999年在报国寺文化市场拍卖价为120元,当时那根正没有此票,便收购回来,如今同样的票那先生收藏了100多枚。

    此外,1984年佛香阁正式对外开放,颐和园专门出了一种大请柬,内有激光印刷的一尊千手千眼佛,存世极少,该票在南方市场已炒到2000元以上,那先生曾免费赠给收藏家蒋省吾一张,蒋先生以此赢得当地收藏比赛第一名。这个请柬,那先生收藏了数枚。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那先生的全部颐和园门票收藏,市场估价应在百万元以上。

    收藏真实展现历史

    那先生的门票收藏,最难得的是完整、丰富,它们真实地反映了颐和园的历史。比如,颐和园历史上5易其名,分别是清漪园、颐和园、颐和园疗养院、人民公园,1971年以后又改回颐和园。

    很少有人知道,1933年颐和园成了疗养院,当时它被称为“东方凡尔赛宫”,许多驻华使节来此疗养,这在当时门票上就有所体现。

    1967年江青到颐和园游玩,工作人员向她解释“颐和园”的名字是慈禧太后起的,取“颐养太和”之意,江青立刻反驳说:“这是人民的公园。”江青走后,工作人员犯难了,因为她也没说要改名,改什么名,最后只好根据她的原话,改称北京人民公园,这个名字总共只用了几年,但在门票上却有所体现。

    “上世纪50年代,颐和园还有个非正式的名字,叫万寿山,鲜为人知,这在门票上也有反映。”那根正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我国将推出首套"圣诞"主题彩票 面值10元图
下一篇:10元工艺品充故宫文物 老太轻信险被骗10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