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到一个佛头,釉面看上去仿佛时间太长已经泛铅,很多收藏爱好者认为这种釉面根本做旧做不出来,但当地人告诉记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文物仿制者:“咱做这东西跟那老东西不一样,咱这泛出来的不是铅,这是一种别的东西弄的,那老东西泛出来的真正是铅,人家要放几千年才泛铅。”
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都有几口窑炉,还有大锅和土堆,这些土堆是用来埋瓷器的。在一个作坊里,老板很自豪得给记者拿出一个做旧的陶俑,身上全是一层厚厚的土,和刚出土的文物没有两样。
文物仿制者:“你看我的腐化层,这看着才美,看这个腐化层,看起来才老呢。”
记者:“这个多少钱?”
文物仿制者:“这个也就100多块钱。”
记者:“像这些壳,得用化学药品做?”
文物仿制者:“对,这个痕迹时间太长了,一般想这东西没有千儿八百年出不来,实际上是能出来的。”
果然,在一个锅的旁边,记者找到了几个玻璃瓶,拾起来一看,是盐酸和无水乙醇。老板在“文物”堆里捡起一个瓷罐,告诉记者这是真的出土文物,但很多来买货的人,还觉得这个没仿制好。
文物仿制者:“这是出土的老东西。”
记者:“一般人过来买东西说不好?”
文物仿制者:“你看烧成这样,人家出土就是这样。”
记者:“好说你烧的不好?”
文物仿制者:“对。”
记者:“这就是假做真时,真亦假。”
文物仿制者:“对。”
看了刚才的片子,估计很多收藏爱好者都会吓了一跳,原来现在文物仿制的水平已经到而来如此高的程度,别说我们这些外行看了真假难辨,很多行家里手估计也得仔细估摸半天才能看出门道来。民间这些仿品做旧的办法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可我们如果不亲眼见到,绝对琢磨不出来。但我要告诉你,刚才看到的几家作坊在仿制文物这个行当里,还只算是中低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