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11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0年4月15日至1986年这七年间,每年均正式发行了1角、2角、5角和1元4种铜锌(1角、2角、5角)、铜镍(1元)金属流通币,因1元币背面所用图案为我国的万里长城,令集币者爱不释手,又有毛主席著名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为证,故称“长城”币。该套“长城”币与同额纸币等值流通。

“长城”币题材重大,内涵丰富,发行于改革开放初期,是为了满足市场流通和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铸造。但由于币材和国家财政等多种原因,该套“长城”流通金属币发行量不大,再经二十多年的流通沉淀,普通年份的“长城”币成为大众收藏品种,集币者只需花上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小套“长城”币,供收藏、观赏、把玩、怡情――这是收藏者的最大意义和目的(赏);稀缺年份的“长城”币,如86年长城币,此套币的全球发行量仅为660套,其价格在市场上长期居高不下,成为集币者的收藏重点,从而转化为一种财富投资,保值、升值――这是收藏者的一种投资行为(藏)。正因为“长城”币的这种市场特性,决定了收藏该套“长城”流通金属币必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或曰三种境界):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收藏全1980年、1981年、1985年这三个年份的12枚币,比较容易,这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阶段,为中级阶段,收藏全1983年的小全套4枚币,这叫“小荷才露尖尖角、仍须努力在后面”;第三阶段,为高级阶段,收藏全1982年、1984年、1986年这三个年份的12枚币,才能“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关于长城币的收藏,在藏界曾经有这样一段趣闻:在1997年邮市高潮中,有一位内地收藏者偶然通过渠道,以3.5万元购得一套86年长城币,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一位海外藏家闻讯风尘仆仆赶来竞买,开出了10万元的高价,请其转让,而此位中国内地收藏者必然选择了――不舍得出手。历史本就是一连串的偶然与必然,当祖国大陆地区改革开放逐渐有了成效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重视收藏了,孔雀开始了飞回中国内地的历史进程。当年发行的长城精装套币,不计成本,主要是为了国际交往、增进友谊和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形象的需要,绝大部分都通过友谊商店和涉外旅游景点对外销售、远走海外,国内市场和收藏者手中很少看到。上世纪90年代起,各类精制中国钱币(含长城币、铝分币、贵金属纪念币等)有了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