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现代邮票常用的六大印刷方法及其特点

[日期:2009-03-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
要保留原作丰满的形象、画面的空间感以及色调和笔触,关键是印刷工艺。国外有些作法是仿原作改画后再复制邮票,但会有明显的失真。为了取得较好的印刷复制效果,采取在博物馆现场将原作分色缩小,在阴片上恰如其分地修版,预计到缩小后的影响,强调某些部分和舍弃某些部分,尽量保留原作的意境。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熊猫》,是写意国画;田世光的《牡丹》、《益鸟》,俞致贞的《荷花》,王叔晖的《西厢记》,都是工笔重彩,复制时采用原稿分色制版,照相凹版的250线/至360线/时的细网纹级充分地表现出名家的笔墨气势和原作的神态意境。

    三、雕刻版和照相凹版混合套印

    虽然雕刻版印刷富有版画般的艺术性,且能防止伪造,但是却难于表现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而照相凹版正好能够弥补这个缺陷。照相凹版也有缺点,版纹深、墨量大,而且油墨是粘性极小的液体,用挥发性强的甲苯作溶剂的,所以在深层次处往往呈现出不规则的水纹,破坏了邮票画面的细腻美观;另外,由于照相凹版印刷的版纹,全部是由不同深度的网纹组成的,因此在细线条或细文字处,往往呈现出锯齿形的碎点,影响印刷效果的光洁完整,而雕刻凹版恰好运用其粗犷挺拨的线点,以补充照相凹版的某些不足。为了把邮票印制得更加完美,人们就采用雕刻版和照相凹版温柔合套印的方法,在工艺上发挥这种印刷方法的长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偿,藉以得到更为理想的印刷效果。

    在国际上,奥地利采用照相凹版、雕刻版套印邮票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如人物、西瓜、葡萄等邮票,其色彩和质感都非常突出,两种印刷方法的结合也极为得体。我国印刷的《黄山风景》、《红旗渠》、《庐山风景》等邮票,以雕刻版的线条和点子做出松柏山石的轮廓形象和主要层次,辅以照相凹版的色彩和层次的细部变化,得到了姿态挺拨、瑰丽多彩的印刷效果。又如《殷代铜器》邮票,雕刻版的线点表现了铜器古朴的形象的结实的体态,衬以照相凹版的淡彩做出铜锈斑驳的质感,使印刷出来的邮票上的铜器,形象端庄雄奇,纹饰精巧细腻,更富有真实感,得到极为完整的印刷效果。

    根据某些邮票原稿的设计,用雕刻版和照相凹版套印,确有令人满意的印刷效果。但是这种套印手段是要把两种性能截然不同的印刷方法合在一起,在工艺上特别是印刷套印准确度一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印刷机上,雕刻版与照相凹版所需的印刷压力完全不同;油墨性能完全不同,纸张的印刷适性也各有要求,所以机械误差较大,印刷的废品率也比其他印刷方法高。

    在设计雕刻版和照相凹版套印的邮票原稿时,必须充分研究这两种印刷方法套印版的特点,扬长避短,以获得较好的印刷效果。一般地讲,这种套印版邮票,都是以雕刻版为主,做出画面图纹的素描效果,再补充以照相凹版的晕染淡彩。所以雕刻版的主要点线要重、实,而照相凹版的衬色可以浅、虚,两者套印在一起,即使印刷时有机械误差,也不致影响主题轮廓的清晰完整。然而这种印刷手段的套印准确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完美的水平。

    四、特殊凹版

    在我国邮票印刷上已经采用过的几种特殊凹版工艺,是邮票印刷工作者研究创新的几种从凹版印制技术中派生出来的新技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有趣的差异。

    1、线条腐蚀版

    俗称假雕刻,这种方法一般是用于没有半色调层次的文字线条稿,如我国印制的《国歌》邮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邮票的保养常识
下一篇:鲁迅珍贵遗物亮相 昵称爱妻"枭蛇鬼怪"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