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二手奥运家具市场生意火 全民收藏奥运记忆(图)

[日期:2009-03-18]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字体: ]

2009年03月18日  来源:北京晨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手奥运家具生意火

 

    “第一次拍缶我就来了,18日我还要来,我们夫妻商量好了,一定要拍一个回去,摆在家里的客厅里,延续奥运精神。”昨天,一心想拍一个奥运缶的鲍女士对记者说。今天上午,北京产权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将举办最后一批“奥运缶”及“奥运竹简”的现场拍卖。奥组委有关负责人称,奥运会物资处理方式除拍卖外,还将有一部分用于公益推广,此外,体育场馆、博物馆、档案馆也将留存一部分。

    谁拍走了奥运物资?

    拍卖是处理奥运物资的重要方式。北交所总裁熊焰告诉记者,自去年首批奥运资产拍卖会开始到现在,北交所已经进行了11场专项拍卖会,包括奥运缶、媒体村家具、家电、空调机组、电脑、公务用车等50万余件物资纷纷被拍走。

    奥运物资花落谁家?据熊焰介绍,参与奥运物资拍卖的买家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海外人士。个人与企业的比例基本在半数对半数,不少外地企业或自己或委托人参与竞拍,企业中尤以经营宾馆者对奥运家具等物资最感兴趣。

    奥运物资多数进入百姓家

    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曾辉告诉记者,此次奥运物资的处理方式大致分几类:一种是包括奥运家具、家电、技术设备、体育器材、奥运缶、奥运汽车等在内的奥运物资,这些物资将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一种是奥运期间悬挂在各街道、场馆的景观旗帜,这些物资将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进行公益推广,一些百姓可能会获赠由此改造而成的环保布袋等生活用品。通过这种方式,奥运物资最大可能地进入了平民百姓家。

    另外一些具有奥运知识产权形象的物资被收藏在各博物馆、档案馆及体育场馆。记者分别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北京档案馆等单位了解到,入藏北京档案馆的奥运物资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包括开幕式服装道具、水立方颁奖台、各国体育界互赠的礼品等。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的奥运物资暂不对市民开放,具体是否开放和开放时间需要等奥运物资全部处理完后,由奥组委决定。三家博物馆表示,目前奥运物资还在处理过程中,已收到的物资很有限,只有奥运缶、竹简等,据了解,北京市文物局正积极推动北京奥运博物馆的规划选址,待奥运博物馆落成后,一大部分奥运物资将转至该处。

    收藏价值是首选

    奥运物资流入民间,除了实用外,许多人还将其当作有历史记忆的收藏品。

    二手奥运家具市场生意火

    奥运家具因为物美价廉而为市民青睐。3月15日中午,在天通苑奥北太平农贸市场精品家具厅内,“二手奥运家具”展销吸引了大批人流。这张由香港皇朝家私生产的“奥运床”售价590元,来自奥运物资拍卖会。销售者马先生说,一家公司将6万件奥运家具打包拍下,共有13种类型,床、衣柜、沙发、咖啡桌、咖啡椅、写字台、椅子、电视柜、冰箱等等,如今咖啡椅已经售罄。这批奥运家具以474万元的成交价拍得。然后辗转通州和天通苑,向普通市民销售,尽管是“二手销售商”自己定价,但是销售依旧火爆,据称如今仅剩余1000多件。记者发现,短短半小时内,天通苑已成交了十多笔单子,“主要看中的是材质环保,又是奥运物资,而且和同牌相比,价格还便宜。”来买衣柜的天通苑居民张先生说。一位女士一连购了8张床,“周围朋友都说要,我们就一起团购了。

    鼓励奥运物资进入收藏

    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曾辉表示,奥运物资附上了奥运痕迹,很多人竞买考虑的不光是价格,更看中的是它丰富而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比如奥运缶,那么多人想要,就是因为它具备唯一性、独有性,就像珍藏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一样,那是你所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据了解,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把塑料火炬纪念品,已经卖到近1万美元;悉尼奥运会上的火炬胸章已升值了近2000倍。

    奥运环保袋成纪念品

    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曾辉说,在奥运结束后,很多外国运动员拾到一小块旗帜,都小心地揣到兜里,拿回去做纪念。更有外国领导人申请景观旗帜,希望做纪念。

    顺义区2008环境办公室副主任李光明告诉记者,顺义区将6000余面景观旗制成万余个环保手提袋,发给了居民。“大家喜欢得不得了,现在顺义很多居民出门就拎着这样的环保袋,还有一些人舍不得用,挂在家里留纪念了。”

    拍者故事

    民企进京拍缶

    供市民观赏

    在3月8日北交所组织的奥运缶首次拍卖会上,一个手举“156”号牌的女性买家让人们记忆深刻,在成功竞拍到10个奥运缶后,她当即做出决定,将其中的两个缶捐给集资赶来竞拍的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师生。

    这位女士叫苏春莉,是苏州市金阊新城新东方汽配城的委托人。昨日通过电话,苏春莉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次来京拍缶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董事长热衷收藏,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配合政府为苏州拍回奥运纪念品,也好让苏州市民能够“足不出户”感受奥运。

    “奥运缶现在还处于维修阶段,等运回苏州,汽配城会腾出一个展厅,专门展出,到时候免费对市民开放,大家都可以来好好感受下奥运气息。”苏春莉说,如今遭遇经济危机,很多市民情绪低迷,希望奥运精神能够带给大家信心和勇气。

    说起现场捐助,苏春莉笑说“都没有看清对方的脸”,只是被南京夫子庙小学师生的举动深深打动,“不只是我,现场很多买家都是,我和周围的几个人商量,第一次不出价,争取让夫子庙小学拍去,但是没想到价格一下子就飚高了,学校根本没有机会。”于是在竞拍下10个奥运缶后,苏春莉当场捐出两个。“董事长是个热衷公益的人,他很赞赏我这么做。”

    苏春莉称,本月下旬,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还会组织一场交接仪式,让全校师生见证奥运缶。晨报记者邹乐文/摄

    记者手记

    奥运精神没有停滞

    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曾辉告诉记者,希望若干年后,人们不仅仅只在博物馆看到这些“奥运记忆”,从民间同样可以。一些带有奥运元素的物资落入民间,体现了全民共享奥运的精神。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凝聚国人心血的奥运会结束了,但它的精神远远没有停滞。很多人和我说,当奥运来临的时候,他们逃过课、逃过班,只为成为奥运会的一员。奥运物品进入民间,被关心过国家大事、参与过奥运的人珍藏,就是珍藏一段宝贵的历史。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两把青铜双色复合剑藏品 翻出浙江"狠"往事(图)
下一篇:盛增祥旅美20年国内首展 版画应该回归艺术(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