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古玩界绿色造假 以往瓷器造假难过器型手关(图)

[日期:2009-03-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郑媛 [字体: ]

2009年03月16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郑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继《打眼》之后,“片白儿”白明再次推出新书——《打眼2》,继续聊“打眼”故事,再揭古玩做局迷雾。“3·15”前夕,在王府井书店举行的图书首发式上,白明与好友那威一起出现,就古玩造假现象给读者们上了一课。白明曝料说,现在的古玩造假伎俩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出现了一种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绿色造假”。

    “以往瓷器的造假,最难过的是‘器型’和‘手头’这一关。以前仿品大多用酸‘烧一烧’,用碱‘咬一咬’,去去‘贼光’,上手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可现在,很多造假者能够通过计算机,精确地计算出陶瓷的‘收缩比’,不仅尺寸,分量都一模一样。”白明从自己亲历的故事讲起,他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个造假高手老D。说老D是高手,不仅是因为造假手法高深,更是因为此人思想“深邃”。对于世间万物,老D认为都经历了一个“从死到生”的过程,比如新烧制出来的瓷器就是“死胎”一个,但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磨炼,瓷器变得“有灵性”了,所以一屋子新烧的瓷器,在夜深人静时会发出轻微的“劈啪”声来。而文物造假就是让瓷器实现“死而复生”这一过程。老D用自己琢磨出来的“手法精良,纯天然配方、高科技一次成型”的方法,找高手烧制了一些“大宋汝窑”,自己亲自做旧,并请白明登门“掌一眼”。“我仔仔细细、翻来覆去地看手中的这件‘稀世珍品’,实在看不出到底假在哪里,最后只好悻悻地说‘凭什么说它是假的?就凭这么好的东西,你不配有!’”

    “有关古玩的骗局太多,故事也编得天花乱坠,甚至不惜说自己的爷爷的爷爷是太监之类的,千万不能相信。”白明感慨道。他提醒读者说,让人“打眼”的不仅是买到假货,还有大量的伪专家和伪电视节目。“现在不少古玩鉴定也造假。只要花上2000元到3000元,就能买到一个塑封、带着钢印的‘鉴定书’。”白明说,有些古玩证书大玩“文字游戏”,如只写“汝窑”而没有“大宋”两字,或者含糊其辞写“与元青花成分基本相同”等。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贺岁系列专题简介
下一篇:吴之幡竹刻《东山报捷图》笔筒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